雍正年制真品底款图片

  • 雍正年制真品底款图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大清雍正年制 瓷器
雍正年制真品底款图片
雍正年制真品底款图片
清雍正 粉彩花卉紋碗
参考价: HKD 5,000,000-7,000,000
成交价: HKD 6,360,000
年代: 清雍正
质地: 瓷
此碗拍品碗口微撇、斂腹、圈足,造型端莊,胎體薄勻而輕盈。胎質細膩潔白,釉面瑩潤油滑,更能突出粉彩裝飾的纖美,色彩柔和。外壁以粉彩繪折枝牡丹數朵,色彩妍麗,姿態婀娜。牡丹花或成簇開放,或含苞欲放,枝幹穿插有致,疏密得當,又有雛菊點綴期間,畫面層次豐富,氣韻通暢,頗具當時宮廷工筆繪畫之精妙。作品以粉色為主調,兩朵單只含苞欲放的小花頭以粉色暈染,嬌豔可愛;兩朵怒放的牡丹前後相依,後者以側顏顯露,粉色勾線,杏色暈染,與另一朵同色花頭遙相呼應,又與粉色牡丹同中有異;前者為畫面牡丹之魁,以正面勾畫,赤紅暈染,顏色豔麗奪目,主次分明,為畫面點睛之處。花葉由綠漸變為黃色,陰陽向背之間,以花葉正面的翠綠點綴,嫩枝部分暈染少許胭脂紅,與牡丹花色接近,色調協調,更突顯出牡丹的風姿卓越、嬌豔富貴。作品整體色彩淡雅柔和,調子主從分明,和諧統一中又有微妙的局部變化。留白之處,有蜜蜂飛舞其間,蜂蟲繪製精微,為畫面平添靈動之氣。碗底以青花繪雙圈楷書款「大清雍正年製」,青花之清幽與粉彩之迤邐交相輝映。所謂粉彩,是官窯融合琺瑯彩與五彩而創新出的一種低溫色釉,它引進了銅胎琺瑯中不透明的白色材料,借鑒多色階的配製技法,將玻璃白和五彩融合,使各種彩色都產生了粉化的效果,大多顏色都形成了不透明的淺色調,並通過控製玻璃白的摻入量來控製色料的濃淡效果,形成了豐富的彩色種類。雍正官窯粉彩的色彩之豐富為歷朝官窯之最,頗具文雅精致、含蓄內斂之美。來源:Yamanaka & Co. Ltd.,1943年Parke Bernet Galleries Inc.,1944年5月24-27日,拍品編號288(其一)Allen J. Mercher先生舊藏Parke Bernet Galleries Inc.,1956年11月1-2日,拍品編號242(其一)K. L. Essayan先生舊藏倫敦蘇富比,1971年3月2日,拍品編號196倫敦蘇富比,1971年12月4日,拍品編號173 香港佳士得,2002年4月29日,拍品編號567美國私人舊藏香港佳士得,2005年11月28日,拍品編號1349雍正粉彩在歷代粉彩藝術中以妍麗柔美、典雅細膩取勝,它既不同於康熙瓷渾厚硬朗、挺拔向上的陽剛之美,也與乾隆瓷的繁縟奢華迥然有別,它追求文雅、精細,卻非巧妙工藝的“外造之氣”,而是突顯“內廷恭造之式”委婉細膩、纖細柔和的含蓄之美。粉彩工藝雖肇始於康熙朝,但真正將粉彩彩繪發揮到臻于完美實是雍正官窯。《陶雅》贊曰:“雍正窯極精之脫胎瓷畫,有四絕焉。質地之白,白如雪也,一絕也;薄如卵幕,口噓之而欲飛,映日或燈光照之,背面能辨正面之筆劃彩色,二絕也;以極精之顯微鏡窺之,花有露光鮮盆娥細,睫有聳毛且莖莖豎起,三絕也;小品而題極精之楷篆,各款細如蠅頭,四絕也。”所謂粉彩,是官窯融合琺瑯彩與五彩而創新出的一種低溫彩料,它引進了銅胎琺瑯中不透明的白色材料,借鑒多色階的配製技法,將玻璃白和五彩融合,使各種彩色都產生了粉化的效果,大多顏色都形成了不透明的淺色調,並通過控製玻璃白的摻入量來控製色料的濃淡效果,形成了豐富的彩色種類。清代早期並無粉彩之名,雍正朝的粉彩就是史料中的洋彩。雍正粉彩正是粉彩藝術發展的第一個高潮,而本品可謂代表了雍正官窯粉彩的最高成就。此碗拍品胎體薄勻而輕盈,可謂“只恐風吹去,還愁日炙銷”,更能突出粉彩裝飾的纖美,色彩柔和。外壁以粉彩繪折枝牡丹數朵,色彩妍麗,姿態婀娜。牡丹花或成簇開放,或含苞欲放,枝幹穿插有致,疏密得當,又有雛菊點綴期間,畫面層次豐富,氣韻通暢,頗具當時宮廷工筆繪畫之精妙。其時,以郎世甯為代表的光影明暗取勝的西方繪畫(圖1),和以惲壽平為代表傳統工筆繪畫(圖2)融合成為雍正一朝宮廷绘画的新风尚,而本品則兼具兩種繪法之長。拍品畫面線條用筆深諳十八描之精髓,花瓣勾線圓潤流暢,以細膩線條以表現花瓣纖薄,層層遞進,線條由內向外漸次細而虛,用線的粗細濃淡微妙變化來表現花瓣之間的層次關係。花托、花柄則用線挺勁,線條虛實、柔硬的對比呈現了豐富的質感效果。花葉以黑料勾勒,線條剛勁,輪廓線依葉片的長勢或平直細長,或轉折多變,兩條邊線一長一短、一實一虛,使葉片左顧右盼,上下呼應。枝幹部分根據不同紋和質感,運用不同料色的線條勾勒,行筆靈活,頓挫有力,老幹蒼老堅硬,嫩枝挺拔秀麗。花葉、花瓣的輕淡柔軟與枝幹的蒼硬碟曲之態相映成趣,極具传统用筆之風。而用色洗染則採擷西式明暗之法,作品以粉色為主調,兩朵單隻含苞欲放的小花頭以粉色暈染,嬌豔可愛;兩朵怒放的牡丹前後相依,後者以側顏顯露,粉色勾線,杏色暈染,與另一朵同色花頭遙相呼應,又與粉色牡丹同中有異;前者為畫面牡丹之魁,以正面勾畫,赤紅暈染,顏色豔麗奪目,主次分明。花頭皆以接染表現明暗關係,花瓣柔嫩輕薄之處以玻璃白罩染,更突出其高光處的明亮。特別嫩枝部分暈染少許胭脂紅,其上點染玻璃白表現出立體質感。花葉由綠漸變為黃色,陰陽向背富有變化,而又以設色深淺以凸顯明暗,繪製之精工高妙,後世官窯難以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