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天眷通宝
拍品详情 真书折二型“天眷通宝”
参考价: RMB 1,900,000-2,500,000
成交价: RMB 2,415,000
年代: 金
创作年代: 金
金 真书折二型“天眷通宝”(直径:30mm),仅见,珍,极美品 金代天眷钱漫谈 戎畋松 通检中国历史年号,“天眷”为金熙宗完颜在位时的年号,时间不太长,前后不过三年。对于目前新发现的几枚天眷钱来说,因前谱未载,自问世以来,颇受钱币界学者和藏家的关注。由于其关乎金代铸钱之始端问题,故在学术上一直存有相左争议,可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近二十年来,国内钱币收藏热潮再度兴起,许多前所未闻之谱外珍泉相继出现,令初涉者扑朔迷离。就天眷钱实物真伪而言,今早已毋庸置疑,泉界有确系真钱之定论。目前所知,已陆续发现了“天眷元宝”小平篆书,“天眷通宝”折二真书,“天眷重宝”折三真书三种。其数量大致为元宝小平2枚,通宝折二2枚,重宝折三1枚。从其钱文名称、形制大小和轻重标准上判断,此应为系列套钱,正符合“子母相权”三等币制。 有学者和泉家通过对天眷系列钱上的钱文书体、形制风范、铸造工艺、出土区域以及社会历史背景等进行考究,认为此系列钱均有篆、真对品存在;且多在河南、山东、山西等金统治区内出土。极有可能是金熙宗在天眷年间(1138-1140年)实施汉化改制时所铸,是参照伪齐刘豫阜昌钱铸就的试铸钱,故钱风上留有阜昌钱余韵。其惟与阜昌钱不同之处是钱文均为右旋读,而阜昌钱除元宝小平外,通宝折二、重宝折三则为对读。从天眷系列钱整体上看,其钱文布局合理,疏密有致;笔画流畅自如,结体宽持,意韵天成。篆书近于玉篆,线条朴茂敦厚实;真书则带有行意,且遒劲有力。其材质为青铜,制作十分规范,当出自官炉所铸无疑。 再从天眷钱折射出的历史轨迹上去看,当时金王朝正处于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据史料载:金熙宗完颜合剌,汉名本为太祖完颜阿骨打嫡孙,及长又深受太宗喜爱,虽生于女真皇族之家,但自幼接受的却是汉化教育。他曾受学于汉人儒士韩棠等人,贯综经史,善文辞,能用汉文赋诗填词,并喜好雅歌儒服以及汉人的斗茶、焚香、对弈等生活方式,被女真宗室视为“宛然一汉家少年子”。 自宋、金之间连年战争以来,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民生凋敝,流民啸聚山林,使金朝在经济和军事上受到极大削弱。金熙宗为恢复和发展经济,下诏把国家剩余土地和逃难农民遗弃的闲地,甚至包括自己在京西的狩猎场地分给农民。鼓励垦荒种植,发展农桑。后又将契丹、女真人自东北徙入中原,置屯田军,与汉人杂居,并实施“计口授田”制度。这些措施的实行,对于缓解社会矛盾,增强民族融合,恢复农业经济,加速金王朝的封建化进程起到了促进作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商品贸易和货币的使用流通,熙宗在汉化改制过程中,肯定会注意到货币经济方面的问题。据文献记载:金国的货币制度有其特殊性,立国之初仍保持“以物易物”的贸易方式,其“赋税之征,亦无常,随用度多寡而敛之”。后逐渐过渡到使用辽、宋旧钱阶段,当时由于货币用途未广,所用旧钱已基本适应需要,且具有合法性。金灭辽、灭北宋后,占领了北方大面积领土,在商贸方面,对货币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加,其来源主要还是北宋末年“岁输银50万两”;“燕京代税钱100万贯”;伪齐刘豫“岁贡钱360万贯”;刘豫被废黜后,所得伪齐财物计“钱9870余万缗,绢近270万疋,黄金市120万两,银1600万两,粮食90余万石”。除此外,尚有战争掠夺、榷场贸易、赋税征收、套购宋钱等几大宗项。 《金史·食货志》:“金初,用辽、宋旧钱。天会末,虽刘豫‘阜昌元宝’‘阜昌重宝’亦用之”。按:金代币制,除用旧钱外,行钞早于铸钱。《金史·太宗纪》载:天会十一年(1133年)八月,黄龙府置钱帛司。因当时所用辽、宋旧钱和伪齐铸钱已经基本能满足商品流通和边贸需要,故没有必要自行铸钱。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自行铸钱底子薄,成本高,缺少原料资源之故。熙宗朝虽然也未正式铸钱,但崇尚汉制,接受汉文化的同时,货币文化也是熙宗大一统观念和皇权思想不可缺失之部分。是时,作为被熙宗重用的汉人蔡松年,曾在改制派宗弼手下任职,是创设金代财经制度的重要人物。至金海陵王时,蔡松年官至户部尚书,贞元初迁都燕京(今北京)时,他徙榷货务以实都城,首倡发行钞引,与铜钱并行。 按说熙宗朝当时如要铸钱已具备了条件,无论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环境。尤其是废黜伪齐刘豫以后,完全可以利用其原有的资源自行铸钱,但终熙宗一朝,史料和文献中并无铸钱记载。旧谱中见有孤品“皇统元宝”小平篆书拓图,谓之乃民国时北京泉家骆泽民旧藏,几经易手后,实物最终归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早年曾有幸见过一枚“皇统通宝”折二篆书钱,山西长治一带出土,钱风与谱载小平如出一辙。是钱虽已流入海外大藏家箧中,然可谓无独有偶。这说明熙宗在位时还是有铸钱之本意,也曾试铸过本朝两种年号钱,只不过是因客观条件所限未能如愿。史载金海陵王正隆三年(1158年)二月,始置钱监正式铸行铜钱,此时金建国已历经四十三年。天眷三等币制系列套钱的出现,如按是说虽为试铸性质,当可补证史料轶缺;若定其为金代铸钱之始端,可把金代铸币史提前近二十年。 是品“天眷通宝”折二真书钱(见图、拓),为系列试铸套钱之一种,直径30毫米,厚1.7毫米,重7.5克。其“通宝”字口间尚粘有原坑朱砂,似为北方干坑之物。从钱文书法上看,清幽俊朗,颇具功底,有人臆测可能为熙宗御书。其“天”字右仰,末笔稍短;“眷”字肥而不臃,隽永大气;“通”字略带行意,走之旁尤甚;“宝”字稍昂,贝部分足长而有力。其铸工精湛,铜色温润,形制规范,包浆熟旧。面略深而背稍浅,穿口干净利落,符合时代特征。对于金代铸钱来说,有承前启后之示范作用。是钱存世极罕,早年出土于河南,原为泉界名家所藏,一直密不示人,惟散出一纸拓本为近谱所录用。天眷系列套钱,无论是那一种,均被隶定为古钱币纲要大珍,此似当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