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铸行于唐代长安(今西安)的钱币,会昌开元通宝“背京”,唐武宗李炎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朝廷诏令“毁佛铸钱”,以解国家铜材欠缺之虞,铸地为23地州郡,背字是为各省地钱监简称。唯背“昌”是纪年“会昌”,铸地扬州,因为扬州节度使李绅在唐武宗下令之前即已铸造“开元通宝”。后来人们将唐武宗时期所铸开元通宝,统称为“会昌开元”。西安为当时的国都,称“京”、“京兆”。西安,史上几度称作“西京”并直到1949年前后(见图9)。
会昌“背京”,有藏三枚,铜锈裹缚,铸相钱文,可窥历史。时值唐代晚期,强弩之末,也是不得已放开中央集权由地方铸币,盛极即衰。会昌开元,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经济是政治的晴雨表,可窥即将落幕朝代的一个侧面。
赞同这样的观点,锈色是古钱的重要年代特征,尤其清代以前,钱币锈色多种多样,与其铸行年代、金属成分、埋藏方式、出土地域的土壤、气候等密切相连。可以这样总结:没有锈色或锈色一律的“古钱”,不可妄称其为古钱,“一票否决”,一眼立断为新造伪作或臆造假钱。无锈古钱,可以休矣! (西安 刘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