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在传世品中,哥窑以其风格独特的釉色和哥片及数量稀少为世人所珍。由于窑址没被发现,历史文献记载也零碎有限,使传世哥窑的身世更加扑朔迷离,备受学术界和收藏界争议,并成为藏家和研究者长期关注的对象。
北宋米黄釉哥窑爵杯 (笔者珍藏品)
溯源哥窑之源,源于哥哥洞窑之说,这虽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却对了解哥窑的身世有很大的帮助.有关传世哥窑最早的记载源于元未人孔齐成书《静斋至正直记》说:“乙未冬,(至正十五年,即1355年)杭州时市有哥哥洞窑器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洞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辩也。今在庆元(宋时庆元属龙泉县管辖)见一寻常青器菜盆,质虽粗,其色亦如旧窑......”,始有哥哥洞窑之说。这也是目前发现的可能是最早的关于哥窑的文献记载,不仅说明该时期“哥哥洞窑绝类古官窑”的稀少珍贵,同时也暗稳了哥窑在元末年仍然有在烧制,庆元时产的“青器菜盆” 亦如“旧窑”。 “旧窑”一说,为我们探源哥窑设定了下限,至少在元末之前。但 “哥哥洞窑”“古官窑”与哥窑三者间有什么联系呢?明初洪武人曹昭的《格古要论》卷下《古窑器论》中描述:“旧哥哥窑色青,浓淡不一,亦有紫口铁足,色好者类董窑,今亦少有成群队者。元末新烧者土脉粗糙,色亦不好。”沿袭了哥哥窑的表述。这里“旧哥哥窑”与“元末新烧者”作了较为细致的描述,也首次提出“紫口铁足”这一概念,沿用至今,并成为鉴定哥窑的参考要素之一。而时间下限与元未人孔齐《静斋至正直记》的论述吻合,突出说明元未新烧不如“旧烧好”这一要领,但是“旧哥哥窑”和“元末新烧”之说也给了后人对创烧上限留下悬念。明朝宣德年间,由属官方人士的吕震等以内库所藏实物为依据而撰的《宣德鼎彝谱》说:“其色皆青,浓淡不一.其足皆铁色,亦浓淡不一,哥窑多断纹,号曰百圾碎”。这种以具有“百圾碎”特征之瓷,最终被定名为哥窑.但参考传世哥窑珍品的特征,其“其色皆青”为依据的定论,可想象当时的参照器物是极为有限,有这种特征之器,绝大部分为南宋哥窑或南宋其它窑器。但《宣德鼎彝谱》还有说:“马祖之神供奉狮首马蹄炉,仿宋哥窑款式.....”首次说明宋代已有哥窑,并指出后人已有仿制。明万历人高濂著《遵生八笺》记述:“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所谓官者,烧于宋修内司中,为官家造也,窑在杭之凤凰山下......哥窑烧于私家,取土俱在此地,官窑质之隐纹如蟹爪,哥窑质之隐纹如鱼子,但汁料不如官窑耳……”呼应了《宣德鼎彝谱》哥窑始于宋代的说法,明确了哥窑创烧于宋朝外.有提示哥窑的创烧早于修内司官窑。但如何断代宋代何时的产物,这就是我们要在此文了解的主题.而“汁料不如官窑佳耳”的说法是指私家窑创烧的哥窑釉料不如官窑烧制的哥窑的釉料好?这一说法,从笔者所藏数十件哥窑和宋官窑传世珍品的比较各有风格,哥窑釉面多呈细腻的亚酥光泽。但如何区分官哥和民哥就成为关键因素,在北宋时,官窑器的生产有着民间禁烧的严格规定.南宋早期,在修内司的官家窑场有着明确的禁民烧的规定。南宋后期元早期,战乱不断,社会不稳定,民烧或官民撘烧现象尤为突出,并且,烧造的瓷器品质也不如成熟期好,所以说,若是指哥窑不如官窑器好,笔者却不认同,无论传世哥窑的粉青色釉、米黄色釉或造型等精美程度不亚于官窑.至于“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哥窑烧于私家......”,阐释了哥窑是私家窑取土杭州凤凰山下,并烧制出具有官窑风格但又比官窑更精美的瓷品。就本人和各大博物馆所藏的传世哥窑看,传世哥窑的造型端庄典雅、清灵隽秀、制作非常精美,这需要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和感同心受的艺术心境才能设计而非只须简单的烧造过程就可成就的,私家窑是无法完成此项工程的.至此,辩别哥窑的“紫口铁足”“百圾碎” “鱼子纹” 特征相继出现在文献中,而传世哥窑最典型的“金丝铁线” 特征却绝缘元明清文献中,为什么?既然我们从文献中获取到有关传世哥窑的资料那么不够清晰,那么,传世哥窑实物的特征能否为我们解开充满疑惑的哥窑的身世提供足够的诠释呢?
北宋米黄釉“奉华”款哥窑棱花洗(笔者珍藏品)
排除疑惑,洞察传世哥窑之器。学术文献具有很强的承袭性,在过去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去作系统的科学性、综合性较强的考察研究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当中不排除只经浅显、片面了解即成编的文献。元未人孔齐在文中说“近日哥哥洞窑绝类古官窑”一说,是传世哥窑绝类古官窑?风格独特,制作精湛、清丽隽雅的传世哥窑,无论从胎料、造型、釉色等特征看都和官窑存在明显的差异,也很难找到它们的共同点,不存在可比性。以南宋郊坛下官窑、修内司官窑和北宋官窑三者比较,南宋文献记载:“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是为北宋官窑,即汴京官窑。由于至今窑址没被发现,因此无从考证。但三者都具有高品质的官器风格,如果没有官方的参与,无论从器型、胎釉、开片、精美程度是难于烧制的,在这些方面三者有许多的共同点,但和传世哥窑却不存在共同点.因此,也不能成为类比。
通过检讨和对修内司的紫金土资源、修内司官窑器及修内司哥窑器的了解, 实物证明了修内司官窑和修内司哥窑都明确使用了凤凰山修内司的紫金土资源,经过对多件传世哥窑实物和修内司哥窑比较以后,两者多方面虽然存在着共同点,并且,也具有“金丝铁线“特征,但差别也是很显著,因此,可以否定修内司是传世哥窑的初生地之说,修内司哥窑也并不能代表传世哥窑,但不能否定修内司官窑和修内司哥窑有在修内司烧造的历史事实。
南宋粉青釉哥窑棱花洗 (笔者珍藏品)
南宋后期,龙泉也有自置窑烧造哥窑,产品有黑胎青瓷之作,也有不少白胎青瓷之器,釉色多为粉青和灰青为主,有些器物虽然也有“ 百圾碎”等特征,但是,传世哥窑典型的米黄色釉和“金丝铁线”的特怔是龙泉黑胎青瓷和白胎青瓷所不具备的,并且,传世哥窑的那种灵动飞逸之势也稍有妥协,没有哥窑韵味,通过多方面比较,黑胎青瓷哥窑更多的是仿南宋郊坛下官窑之作,这是龙泉窑在继承官窑先进的制瓷工艺时,生产出造型、胎体、釉色、铁色和当时的官窑极为相似,但是“质粗而不细腻,不逮官窑多矣”的青瓷器物。而白胎粉青泛白釉哥窑却体现另一番韵味,胎土细腻,胎壁适中,釉色青淡莹润,多以仿古青铜和古玉造型之祭祀礼器,这是南宋中期成熟时期的工艺。两者在品质及神韵方面的不同。和传世哥窑更是不能混为一谈。
通过实物比较再参考文献记载和当代学术界关于修内司哥窑和龙泉哥窑为最早的传世哥窑的说法难于成立,关于修内司官窑即是传世哥窑的论据更是臆测。至此,通过类比和排除法的角度可以说:南宋时,杭州凤凰山修内司有恢复哥窑的烧制外,也有恢复北宋其它官府用瓷器的烧造,但是,使用的胎土更为丰富。同期,浙江龙泉县也有烧造哥窑瓷器,但是,这种传世瓷器,即是南宋哥窑和龙泉仿官之器。因此,留传下来的元明文献,在对“哥哥洞窑”、“哥哥窑”及“哥窑”的描述时,参照实物是南宋粉青釉哥窑或是具有龙泉仿官特征的青瓷,或有后人抄袭前人之作的可能。既然,不能真实反映传世哥窑的特点,又如何能揭开传世哥窑的身世?以至于今天我们每次讲起哥窑时,都会津津乐道是南宋章同志的杰作。这就犹如今天许多无辜的人不明不白为伪劣产品做广告一样,是非常错误的。仅这些观点,有人会疑问:若要否定哥哥洞窑绝类古官窑的不是传世哥窑,那传世哥窑又出身何时何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