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银元虽然广泛流通。但是尚无法取代银两根深蒂固的地位。许多大宗收支。仍需折算成银两。而朝廷内外对银币计圆还是计两的争论始终没有定论。原本是开明派的张之洞,在这场争论中,却倾向保守派一方。张之洞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前,是主张维持仿西式计圆的七钱二分银币的,之后则转变支持生产计算两的一两银币。可能是他在稍后奉命至京师厘定学堂章程时,受朝中保守派的影响,不仅大力支持,还付诸行动。光绪三十年八月(1904年9月)张向朝廷奏请在湖北试制一两银币;为体验官民行用情形。实行三个月后,察看销数是否畅旺,咨报户部,财政处,藉资考核。
湖北双龙库平一两介绍
光绪三十年十二月初一(1905年1月6日)湖北银元局改名银币局开制新银币,正面中央铭文:大清银币。上缘镂: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下方刻:库平一两。背面为双龙戏珠。中央纪值壹两。外缘上下为英文。依大清银币四字的大小可分为大字。小字两版。模具由日本大阪造币厂制作,预计日产3万枚。
此俗称:湖北一两。的银币,是中国最早在币面上铭文:大清银币的,也是流通币中,除吉林:厂平壹两外唯一的两制币。巧合的是两者背面皆为双龙图案。湖北壹两推行并不成功,失败原因主要是相异于原本通行的七钱二分银元的形制,使用不便,反而增加困扰。其次,各地平法不一,仍然要互相折算才能通行,再说成色也是问题,英国驻汉口商务领事报告指出:因为成色只有百分之87.7.比同等重量的七钱二分银元含银低,故而不受商民欢迎。
产量方面有不同说法,一般是常见的说法是70余万枚,此说的根据可能来自光绪三十三年袁世凯等人的奏折中所提到:鄂造壹两银币发出70万两,不惟藩库收发,商民信用。即江海关税,亦按库平足纹一律收纳。嗣因部文改铸一两零六分者,不得不将旧铸陆续收回。但是邮传部右侍郎盛宣怀在宣统元年致度支部尚书载泽的函中称:宣怀去年过鄂。
湖北双龙库平一两介绍
据局中人云:南皮(即张之洞)初铸库平一两之银元40万圆,以20万咨送湘省,即行退回,鄂省除发过一个月薪水之外,皆以不用缴还而止。此事两湖南北人人知之。其他如东方杂志第六年(宣统元年)第八期登载张之洞:试铸库平一两银元数十万,分给湖南,退还未用,湖北本省,除发委员薪水外,均未行用,旋即停铸,仍铸七钱二分。另外英国领事商务报告记载,次年1月湖北壹两曾以军饷发放。
海光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汉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记载:一两重之银币去年12月14日(按阳历)始出。此为张宫保所颁行,拟试办有效,即作国币以为全国银币平色改良之准则。惜不甚通行,所出仅十四万七千枚,其成色千分中有银八百七十七分,铜七十分,锡五十三分,计一千枚合关平银九百七十八两四钱二分。而以之完税,则定作关平银九百七十八两四钱。由此可知一两银币的成色确实低于标准银元。
耿爱德之(中国币图说汇考)所载是64.8万枚。美国克劳斯世界硬币目录即采纳此数据,笔者推测可能耿氏采用的是鄂局向中央呈报的产量。若论实际发行的数量,海关报告必有资料根据,比较可靠。不论哪一方正确,不受各界欢迎而终未能推广是事实。目前所发现的湖北壹两,根据其正面大清银币四字大小可分为大字版,小字版两种,以前者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