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这三年中国收藏界都在喊“艺术品”金融化。这金融化可不是像古玩市场,艺术品交易那么简单。这种金融化,就是把艺术品当做金融资产,把艺术品做成价格的“产品”当做股票来炒。金融化这是国家艺术品收藏时代的最高阶段。全世界只有某些国家的艺术品可以抵押。中国当今也有著名的拍卖公司的拍卖品,和若干故宫及国家的鉴定专家鉴定估价的藏品,可以用于银行的贷款抵押。各地的邮币卡电子盘就是这种模式,现在不都垮了吗?这离金融还远着呐,就别说金融化了。我就想说,在二十年之内,咱们不会看到艺术品金融化。
一、30年来中国人收藏投资的市场观察。
中国人民喜欢储蓄,把人民币放在银行里。存款最保险,但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那点利息实际是账面数字,货币贬值。于是很多人买了大量的理财产品,被骗得血本无归。当代中国出现了大量的“中产阶级”,他们喜欢炒股,但是,中国股市是大财团、大资金的“吸金器”,“绞肉机”,90%的股民,开着宝马进去,骑着自行车出来。曾有一批人炒房,赚的盆满钵满。而现在中国房产显然过剩,又有一批人陷了进去。我们老百姓到底投资什么?
收藏可以发大财是谁培养的观念?古玩其它种类我不说。古钱界本世纪出版的书籍《金银币的收藏与投资》、《古钱币的收藏与投资》、《银元的收藏与投资》--------。当代的泉谱包括花钱谱,每一枚钱币拓图下边,都标注了人民币价格。就是这种买古董可以发大财,驱使着相当多的人走进了古玩收藏领域。很多玩古钱的已经瞧不起古钱币的杂项,转而购买瓷器、铜器、金器等等。而实际上,每一个没有门路的收藏者,手里拿的不过是某本书,某个拍卖图录的“理想价格”的藏品,千分之一的价格也卖不出去。
兴起了“邮币卡”电子盘,为什么都黄摊了。我在那里观察了一圈。看着无数的人兴奋的在那里投资,转眼之间,投资者们人民币都扔进了水泊里--开盘的老板们,也被政府清了盘。你想,把某一枚古钱要凑成一万枚以上,之后发包的“电子盘上”,这是哪一家的交易逻辑?某种古钱数量少而珍稀,数量大还怎么能有收藏价值?连这一点常识都不懂的去开什么电子盘,把古钱当成了可以拆分的股票,哪里会有这样的商业逻辑?别看电子盘那种交易都垮了,但是电子盘无辜,是一批人在不对的时间,装错了东西,把电子盘用错了地方。
二、艺术品金融化成了當前的热门话题,还有充足的理由。
(一)艺术品不仅可以金融化。而且可以国际化。
这三年,艺术品金融化成了古玩行十分热门的话题。所谓古代艺术品金融化,是将古代艺术品“作为金融资产纳入个人和机构的理财范围”,以及使古代艺术品转化为某种“金融工具”。 某些文章欣欣然的写到:“我国艺术品金融化未来将朝着大众化、证券化、规范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应用互联网等新兴科技助推艺术品金融大众化,构建专业化的艺术品指数,成立监管机构规范艺术品金融的发展,完善艺术品金融产业链建设,推动古代艺术品投资国际化”。更有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决定了2020年是以古代艺术品为主导的文化产业启爆年,他们的理由是: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已进入第二年,文物保护利用上升为国家战略全面布局,古代艺术品作为资源已为市场所认知,社会各界开始深入研究并挖掘古代艺术品的资源价值,文博产业作为文物资源利用的平台加快发展:古代艺术品+金融+资本;这些成就在中央《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精神指引下,让文博产业的巨大动能逐步显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文物保护与文物利用共同发展的新路径日益清晰。
2、《文物保护法》修订工作正在逐步推进。国家文物局在官网上公开征集《文物保护法》修订意见建议,通过公开征求意见方式将各界共识和开门立法的理念贯彻到《文物保护法》修订工作中。同时,国家文物局强调:“本次修订,坚持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统一。”这是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巨大进步。文化产业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已经从政策支持上升为法律支持,实现稳步推进。文博产业是文化产业中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新的《文物保护法》和《文化产业促进法》将在今年落地,对于古代艺术品领域启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首例省级《上海市民间收藏文物文物经营管理办法》出台。3月1日实施,这是全国第一部关于繁荣和规范民间文物市场的省级政府规章,也是为古代艺术品金融化打响第一枪。
4、科技检测断代为古代艺术品的保护和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近年来古代艺术品金融化之路举步维艰,全国古玩市场乱象丛生,无据鉴定成为主流,真假难辨,仿品泛滥,拍卖行业不保真,导致大的金融机构、企业、家族财团迟迟不敢大举介入古代艺术品市场,迫切需要古代艺术品市场规范。(2)国家强调科技创新,让科技运用到文物艺术品领域,推动对古代艺术品进行科技检测,精确断代,实施承担法律责任的有据鉴定,终结多年来的无据鉴定乱象。(3)眼学主要用于对古代艺术品历史文化背景、艺术工艺等各方面研究,眼学还用于古代艺术品价值分析评估方面,真正做到精确断代还是靠科技。
方法:国家利用科技检测断代可以把民间大量的古代艺术品精品聚集起来,一部分用于纳入国有博物馆或私人博物馆体系,作为资产储备,把民间古代艺术品保护起来;另一部分用于古代艺术品金融化,启爆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另外科技检测还能起到严把国门,防止珍贵文物流失作用。科技检测断代对于古代艺术品起到了积极的保护和利用作用。
(二)古代艺术品金融化的战略意义是--古代艺术品金融化必然担当中国经济大转折的历史重任----因为古代艺术品是建立强大的人民币信用体系的基石和价值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千年祖先留下的数以亿计的古代艺术品,经大开发后喷涌而出,撒向民间。这其中还包括难以数计的老黄金与黄金艺术品,难以估量价值的各种老翡翠、红蓝宝石、清代钻石、珠宝等等。 民间收藏家收藏的祖先遗存的这些古代艺术品价值最少在3百万亿到6百万亿人民币之间。这个数字并不包括中国博物馆的收藏。
中国现在人民币总量达到了177.62万亿元,总计相当于美金24.9万亿元,如此海量的人民币势必引起通货膨胀, 黄金储备1852.5吨,如果挂靠人民币,每吨3亿元人民币,也只能发行5557.5亿元人民币。如果人民币以中国民间海量古代艺术品为人民币信用体系的基石和根本依据,按保守估值3百万亿算,可以换取100万吨黄金; 按估值的6百万亿算,可以换取200万吨黄金。这势必成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动力。因为古代艺术品是全世界公认的金融避险和保增值的首选,中国拥有最大的遗存占最大的财富比值,中国古代艺术品是中华民族伟大遗产财富的体现,也是货币价值的根本。
(三) 以古代艺术品为主导的文化产业将取代房地产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第一个理由:房子不能炒了,房子不是支柱产业。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货币展望报告指出,今年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关于房地产问题,央行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房地产继续按照原有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文化产业代替房地产行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个理由: 金融机构财团低位建仓古代艺术品长远布局。 近年来古代艺术品拍卖市场因为没有稀缺的民间古代艺术品精品参与,拍卖市场利益垄断,导致拍卖天价重重,特别是那些顶级富豪购买的天价古代艺术品,就像当初在股市6000点高位套牢的机构富豪,必然会选择时机在低位建仓,摊低成本。一旦古代艺术品金融化政策落地,民间大量的古代艺术品精品便会浮出水面,古代艺术品的不可再生稀缺性及资本的逐利性必然会使大资金有垄断收集、炒作的过程,因此古代艺术品是企业大财团资产配置的最佳首选。
第三个理由:古代艺术品市场潜在需求巨大是投资领域的最后一座金山。根据巴克利银行的推荐数据:机构投资者与高端人士会配置5%的资产进行艺术品投资。如果以保守的5%作为对艺术品的潜在的需求进行估计,按中国130万亿元的财富这样一个保守的数字计算,中国艺术品市场潜在的需求就是6万多亿元。而目前的规模只有几千亿元,潜在的需求非常大,显现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近10年,我国艺术品市场成为全球发展最快和最活跃的市场。从全球的视角来看,高端艺术精品的拍卖价格不断刷新,经济的增长和货币的超发使人们对财富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艺术精品高收益的示范效应使艺术品投资特点凸显,艺术品市场是继股票、房地产之后的第三大资本市场,堪称投资领域的最后一座金山。
第四条理由:古代艺术品资产能对冲各级地方债和许多企业债。2019年11月底,地方债余额为21.33万亿元,企业债务已突破100万亿元,而激活古代艺术品资产,古代艺术品能成为国家和企业的资产储备,价值存量几百万亿的古代艺术品金融杠杆财富将会很好地对冲这些巨额债务。
第五条理由:古代艺术品金融化能增加就业 促进消费 吸纳国际资本。疫情导致的消费急剧下降,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但是古代艺术品金融化引爆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会使众多收藏家将步入中产阶级,迅猛激发亿万民众的消费能力,消化生产产能过剩,面对几百万亿到甚至千万亿计的海量市场,从业者当以爆炸式数字增长,古代艺术品这个经济杠杆撬动,可以拉动巨大的经济体量,可以创造巨额财富, 保守估计一年能为国家带来20万亿的绿色GDP,所有古代艺术品及珠宝的话语权我们必将全部夺回,西方垄断不再!部分古代艺术品可走出国门,吸纳国际资本,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结论:随着我国艺术品市场的迅猛发展,介入艺术品领域的金融机构随之迅速增加,金融资本进入艺术品产业,将艺术品变成一种投资品,实现金融资本与收藏、艺术品投资的融合,艺术品资源变为金融资产。新的《文物保护法》及《文化产业促进法》即将落地,大的金融机构财团资本会竞相介入古代艺术品领域,从而带动整个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我对艺术品金融化的思考
前面,我简单叙述了中国收藏市场状况。30年了。收藏是投资,可以发财一直是收藏市场的主流声音。但是,2000年以后的20年正是古玩造假的20年,中国大基建、疯狂挖坟盗洞探宝的20年。而中国收藏界是社会腐败最后一块没有清理干净的地盘。2010年以后,收藏市场进入了冬天,乱象横生。在中国收藏界出现了各种利益团伙、诈骗团伙、造假工坊。也出现了民间的各个阶层的不同种类艺术品的收藏群体。既有主流的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声音,也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冠冕堂皇的理论文章。很多似乎正义但却贩卖假货的文章,还有坦诚的说着自己的收藏体会,“引君入瓮”的骗子文章;这些文章都充满了中国式的梦幻,不过是吸引人们进入收藏骗局,充当古代艺术品的最后的接棒人。
我不否认,艺术品金融化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论述的观点是站得住的,但是这个理论如果去指导实践,当今肯定行不通。既有思想理论上的拨乱反正问题。也有实际工作中有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
第一、古代艺术品所有权问题。90年代收藏热兴起。大基建、挖坟盗墓探宝出土的大量的古代艺术品都在民间收藏家手里。我们的文物保护法常常说“艺术品的来源问题”,可以说,大量的艺术品是文物市场得到的,当然的相当一部分是私下的交易。按照中国文物法,是地下埋藏的,不是家族传承的古代艺术品都属于国家。如果认真的追究极大数量的古代艺术品来源,没有一件东西是合法的。所以,如果想把古代艺术品金融化,第一件事是民间收藏艺术品“合法化”。这就要求国家颁布法令“大赦天下”,宣布民间所有的古代艺术品为合法财产既往不咎。那么必然有大量的盗墓罪犯会逃脱法网,他们盗墓的古代艺术品变成“合法收藏”。这是一个“悖论”,我要请问,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的土地一直是国有化。在改革开放之前,土地无价。都是政府划拨土地。后来中国的大基建开始,房地产业兴起。政府征用土地。把农村的土地征用“招拍挂”才形成了地产。以至于买一个楼房,产权70年,商业用房产权40年的政策。办房产证还要办一个土地证。无论如何,中国的土地成为各级政府的财政来源。房地产成了中国三十多年来的经济支柱。借鉴房地产。中国古代艺术品怎样合法化?怎样私有化?是国家登记还是国家征购使其合法化。还是直接宣布所有的古代艺术品收藏就是合法的私人财产?
第二、中国收藏界很不健康,没有规范的收藏市场。我的判断就是:古代艺术品金融化是当代资本市场和金融界对古代艺术品市场的介入的一种前景观望,是一个美丽的“画饼”。古代艺术品金融化的理由是充分的,建议在当今时代是不可行的。
1、君不见,所有的民间艺术品,到处都说是假的。中国除了打艺术品官司才有官方指定的鉴定机构。民间的收藏家还被称之为“国宝帮”,各位想,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是不是需要十年时光?
2、中国缺少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这是当然的状况。各位去看,各地的文物局有几个专业人士?就是他们忽略了: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甚至没有规范、法制约束的金融市场。最重要的是中国必须建立数百个甚至几千个权威的鉴定机构。这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3、当代中国收藏热是初潮时期,刚刚由“童年阶段”进入青年时代。中国现在有数千个古玩城和上万个古玩市场。这十几年都在惨淡经营。广大民间收藏家只有一部分刚刚走向成熟,无疑问,现在民间产生了一些自学成才的收藏研究家,艺术品鉴定家,素质良莠不齐。这需要国家采取教育、培训的大量措施,才能使民间的人才尽快成长起来。国家重视了,也需要十年时光。
第三、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用了多少年?改革开放四十年,迄今还在继续改革开放。艺术品金融化需要多少年不重要。在于是否具备艺术品金融化的社会条件,社会文化基础。这些依赖着中国收藏家的成熟,中国收藏阶层的形成,建设一个健康的收藏文化公平的市场。
期待着2020年艺术品金融开局纯粹的痴人说梦。让艺术品市场活起来,首先必须让民间收藏家活起来。民间收藏家都是“国宝帮”,这种类型的帽子都摘不下来,没有一支浩浩荡荡的民藏大军的人才队伍,中国就不会进入艺术金融的时代。
来源:古泉园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05d6b0102yup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