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跳龙门民俗大花钱 望子成龙压考钱

  • 鲤鱼跳龙门民俗大花钱 望子成龙压考钱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古钱币

鲤鱼跳龙门民俗大花钱 望子成龙压考钱

笔者藏有一枚“鲤鱼跳龙门”“福到眼前”民俗大花钱。钱币正面右下角图案为一条欲腾空跃起的大鲤鱼和波涛汹涌的河水及溅起的浪花,左为一条成功跃过龙门而由鲤鱼变化的龙,上为一间科举考试的考场小屋(意为龙门),取意“鲤鱼跳龙门”。背面穿口上下两只头朝穿口的巨型蝙蝠,寓意“蝠(福)到眼前”。圆钱、圆穿,象征圆满。该钱直径83毫米,穿径16毫米,重151.5克。黄铜质,包浆自然。该钱应为清代科举考试时父母专为参加科考的孩子铸制的压考钱,那份用心良苦和望子成龙的心情可想而知。
我国科举制度始于隋,通过科举选拔官吏,由于分科取士而得名。隋文帝废除了为世族垄断的“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公元587年)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炀帝时始置进士科。唐代于进士科外,复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诸科,又有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等科。武则天亲行殿试,并增设武举。诸科之中,唯进士为常设,最为重要。宋以后各朝科举制仅有进士科。唐宋进士科主要考试诗赋。宋神宗熙宗时,王安石改用经义。元、明、清均用其法。明清两朝的经义以《四书》、《五经》的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需以朱熹《四书集注》等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一度改变科举办法,废除八股。变法失败后复旧。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即废除。
“鲤鱼跳龙门”是我国古代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据说,黄河中的鲤鱼如能跃过黄河晋陕大峡谷的龙门(今称禹门口),就会变化成龙。《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成龙,唯鲤或然”。清李元《蠕范·物体》:“鲤??黄者每岁季春逆流登龙门山,天火自后烧其尾,则化为龙。”后以“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21世纪的今天,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亦如此。每年数百万孩子参加高考,渴望通过高考这一“独木桥”实现“鲤鱼跳龙门”的梦想。
蝙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福气”。“蝠(福)到眼前”,为我国民间俗语,意为幸福的生活就要到来。借用蝙蝠“蝠”字的谐音来代替“福”,也有人认为蝙蝠是一种吉祥动物,能给人带来吉祥和好运。
“鲤鱼跳龙门”也好,“福到眼前”也罢,都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一种向往和精神寄托。然而人生的路毕竟要靠自己走,只有努力学习和勤奋工作,才能实现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