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自古以来,陶瓷都是很实用的,比如陶瓷罐类用来储物,因此在烧制陶瓷时,将其腹部空间都做的很大,这样可以储存更多。比如茶壶,腹部用来储茶水,做的比较大,其嘴细而长,使注水动作更易控制。可以发现,罐、瓶、壶类陶瓷它的腹腰部位做的很大,但是形态各异,便根据其形态将各式各样的腹腰进行命名。
腹:陶瓷容器中部部位,为主要的盛物空间。罐类器物多作圆鼓腹;瓶类有直筒腹、扁圆腹、弧腹等多种样式;碗、钵有弧腹、折腹、斜直腹等。随出产时代、地区的不同,腹部造型亦有区别。
腰:陶瓷容器的中部部位,类似人和动物的腰部,呈收束状。常见的有折腰、束腰等形式。
一、器腹讲解
1、直腹(斜直腹)
圆筒形的直腹。直腹指腹部造型为直筒形或接近直筒形,有方、圆之分。
2、筒形腹
指腹部呈或方或圆的直筒形或近似直筒形。如清代的方棒槌瓶和圆棒槌瓶。
3、垂腹
亦称胆形腹,陶瓷容器腹部形式之一,腹部呈上小下大自然下垂的悬胆状。元、明、清常见的玉壶春瓶及明、清的胆瓶皆为垂腹。辽代皮囊壶的扁腹上扁下鼓,也有垂腹的趋势。
4、曲腹
造型为腹中部先向外呈弧形突出,圆折,其下再向内作圆弧形收束,曲线转折明显。典型代表如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曲腹罐、庙底沟类型曲腹碗、盆等.
5、弧腹
腹壁略向外凸出呈弧形,常见于碗、盘等器。
6、鼓腹(圆鼓腹)
造型为腹壁向外作弧形凸出,线条丰满鼓胀。多见于罐类器物。
7、扁腹 (扁圆腹)
陶瓷壶、瓶类容器腹部形式之一。扁腹分两种形式:一种为横截面呈扁圆形,即腹壁前后间距小于左右间距,如唐至辽代的皮囊壶、穿带扁壶以及明代永、宣年间的绶带抱月瓶等。另一种为纵剖面做扁圆形,即腹壁前后间距大于左右间距呈扁矮形,如六朝青瓷唾壶和大部分紫砂茶壶。
二、器腰讲解
1、折腹(折腰)
指器腹中部有明显的弯折,折棱下骤然收束。新石器时代诸多文化遗址即见有折腹的盆、釜、壶等陶器。五代、宋、元、定窑白瓷盘、碗、盂等也常作折腹的造型,后代此造型于盘、壶等器上较为常见。
2、束腰
瓷器腰部明显细于上下其他部位,呈收束状。如葫芦形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