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岳希鹏(墨岱幽兰)
战国小型国三孔布《上専背十二珠》珍赏
三孔布,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钱币的一种。旧称“三窍布”。大约铸于战国晚期的公元前3世纪。币形圆首、圆肩、圆足、圆裆;独具的特征是:布首及两足各有一只圆孔,故称“三孔布”。面文多为地名,背文有纪重和纪值文字。分大、小二型,各布均以“两”、“朱”计重。大布通长5.5厘米,重8克上下,背文“十二朱”即半两。大小布币值恰好为2:1。三孔布面文有:上尃、下尃、上苑(艾)、安阳、南行唐(鱼阳)、北九门、文雁乡、相、阿、妬邑等;1983年山西朔县又出等。三孔布铸造精工,形制奇特品相端美,传世及出土数量稀少,被泉界奉为中国古钱“五十珍”,评级为一级.
笔者上博珍赏的是一品小型 三孔布《下專背十二珠》 。
《下専背十二铢》布高55、5毫米,宽27、2毫米,重7、3克
![image](http://www.mtzscp.com/wp-content/uploads/2019/06/20190622225739-94fe0.jpeg)
![image](http://www.mtzscp.com/wp-content/uploads/2019/06/20190622225740-e51ba.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