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谱特大型三孔布《离石背田五》赏议

  • 出谱特大型三孔布《离石背田五》赏议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古钱币

特大型三孔布《离石背田五》铸就浓浓田园情

作者:岳希鹏(墨岱幽兰)

出谱特大型三孔布《离石背田五》赏议

 

 三孔布,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钱币的一种。旧称“三窍布”。大约铸于战国晚期的公元前3世纪。币形圆首、圆肩、圆足、圆裆;独具的特征是:布首及两足各有一只圆孔,故称“三孔布”。面文多为地名,背文有纪重和纪值文字。分大、小二型,大型以“两”、小型以“珠”纪值,背“十二珠”即半两。大小布币值恰好为2:1。三孔布面文有:上尃、下尃、上苑(艾)、安阳、南行唐(鱼阳)、北九门、文雁乡、相、阿、妬邑等;三孔布铸造精工,形制奇特品相端美,传世及出土数量稀少,被泉界奉为中国古钱“五十珍”。笔者藏一品创建版式特大型三孔布《离石背田五》。

下面对这品三孔布《离石背田五》进行赏议。面文“离石”古邑,战国赵邑,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西侧,黄河支流三川河流域。早在八九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其代表性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遗迹都曾在此发现。离石这一名称是由山水而来,山即离石山,俗称赤尖岭(现今方山县北),山前有水,水名离石水,县名由此而来。 

  《史记·赵世家》:肃侯二十二年(前328),赵疵与秦战,“秦杀疵河西,取我蔺、离石”。 战国时,随着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快速发展,商品经济产生。地处赵、魏、秦三边的离石邑、蔺阳邑(今柳林县孟门)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边贸繁荣,市场兴旺,成为赵国北方的造币中心离石为赵之边城,多遭秦国攻占,《史记》载:“秦杀疵河西,取我蔺、离石”,“攻赵,取蔺、离石、祁者,皆白起。”赵国本行用刀币、布币,由于离石多次被秦攻占,在秦货币制度影响下,亦开铸圈钱。后又发现大型,《离石》圆足布,而三孔布《离石》未见有展。

        经初步考定笔者自认为,大型三孔布《离石背田五》,面文“离石”纪地,赵国经贸重邑, 背文“田五”纪值,按当时的赵国的“恩田制”,一顷田是100亩,“田五”是500亩,三孔布《离石背田五》相当于500亩田的价值。此布高103毫米,足宽6毫米,重166克,布币本身的重量相当于三孔布《蓝背五》(尚不足8克)重量的20多倍,因战国“蓝”地和“离石”很近,货币制度相通。这说明特大型三孔布《离石背田五》币值很高,铸制也相当精工铸量极少。存世更是凤毛麟角,出谱不足为奇,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image  

image

          高103毫米,足宽6毫米,重166克。

 image 

作者:岳希鹏(墨岱幽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