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钧窑是宋、金、元时期北方地区规模庞大的重要窑场之一,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中,俗话说,“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钧窑瓷器素以古朴的造型、瑰丽的釉色而著称于世。很多古瓷爱好者对钧窑瓷器真假不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真品太少,建议多看看本文中这些藏品。
晕如雨后霁霞红,
出火还加微炙工。
世上朱砂非所拟,
西方宝石致难同。
——乾隆《赏钧红》
清代道光年间《禹州志》记载:"州(即禹州)西南六十里,乱山之中有镇曰'神垕'.有土焉,可陶为磁。窑变是钧瓷的一大特色,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赞美曰:"窑变之器有二、一为天工,一为人巧,其为天工者,火性幻化,天然而成┅┅其由人巧者,则工,故以|作幻色,物态直名之窑变。
宋代钧瓷多以器皿类造型出现,如花盆、花托、瓶、洗、杯、奁、尊、碗、盆、盘、壶、炉等。其中以养花用的花盆类居多,其次是文 房用品类的洗、盆等,再次是审美的、寓意权贵的、祭祖用的瓶、尊、炉、鼎等,这三类作品已经从简单的日用品类上升到精神需要,标明钧瓷的功能是致力于审美需要的,突出一种“雅”的品位。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传统钧瓷瑰丽多姿,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葡萄紫、朱砂红、葱翠青……釉中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类翠似玉赛玛瑙,有巧夺天工之美。
宋代钧瓷釉质莹润、含蓄,呈乳浊状,有着绚丽多姿的审美风韵,“似玉、非玉、胜于玉”的审美体验,使之成为皇室的尤物。表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的民族气艺,和温文尔谦做人的品质。
钧窑烧成温度已经达到1350℃-1380℃之间,延承了传统钧窑胎质细腻,釉色绚丽夺目的特点,又结合了现代审美,器形饱满玲珑。独特研制的玛瑙釉水在烧制后形成更加鲜明的层次感,十多种釉色绚丽多彩,周身还布满珍珠点、兔丝纹、鱼子纹和曲折迂回的蚯蚓走泥纹等生动美妙的流纹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宋代钧瓷的足部处理最具个性,除圈足外,支足多采用如意之兽处理,隐含有镇宅辟邪的道家传统,同时又含有与天同寿的美好愿望。支足数目多为三足,表示天地人三才合一,三位一体,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烧成工艺上,已具备了当今钧瓷烧制的工艺特征,分素烧强固胎体,釉烧呈光泽色彩的二次烧制工艺,这在钧官窑遗址中可找到证据。在施釉方面还表现在足底施满护胎釉,支钉烧成,这是五大历史名瓷共同的特征,是御用官瓷精细的标志之一。
金代钧窑瓷从造型上看,多盆、碗、碟、罐、瓶、盒,其炉、鼎、尊很少,缺少审美力度,以及纯美学欣赏功能的造型,标志着功能的转换,角色的变更,即成为民窑日用的回归。
其质地较宋钧松散,色彩灰度不足,泛土黄色或有淡红色倾向;击之,声音暗哑,有陶的声音倾向,这主要是温度过低、选料不细所致的,倾向于民窑的可能。
从釉色上看,天青、天蓝的底色上有的也呈有红斑、紫斑,但斑状成块,虽有流动性但很僵硬,其波散成晕,色彩暗哑,中心斑状有明显的点斑装饰倾向,其装饰意识、装饰追求尚在朦胧之中,显得相当幼稚。大部分作品釉色浅薄、单调,与宋钧那种古彩斑澜的艺术效果,有着明显的差距。
烧成工艺多漏足、垫饼烧制。工艺显得粗糙,大概是因施釉手法的局限,或者说是难以克服满釉支钉烧存在的技术难度,于是一种施釉至足或半足成为一种趋势。其后,元代钧瓷更有这方面的代表性。
金代钧瓷继承了铜红釉的风格,发展着颜色瓷,造就了金代钧瓷“泼斑成晕,变晕成彩”的风格。
科学检测结果表明,钧釉属于典型的“液—液”分相釉,釉料化学组成的特点是高硅低铝,并含有磷、钛、钙等元素,因而能在高温熔融状态下产生液相分离,在连续的玻璃相介质中,悬浮着无数圆球状微小颗粒和气泡,将入射光线散射,致使釉层乳浊不透明、釉面呈现柔润的天蓝色乳光。
钧窑天蓝釉卧足盘
北宋,高2.3cm,口径12.6cm ,底径3.8cm。
盘敞口,浅弧腹,平底,卧足。里、外施天蓝色釉,口沿处釉层较薄,隐隐露出黄灰色胎体。卧足内无釉。
钧窑天蓝釉盘
北宋,高4.3cm,口径18.4cm,足径6cm。
盘敞口,浅弧腹,圈足。里、外施天蓝色釉,外壁施釉不匀,有流釉现象。口沿处釉层较薄,隐隐映出灰色胎体。圈足内无釉。
钧窑天蓝釉折沿盘
北宋,高2.5cm,口径17.7cm,足径10.4cm。
盘折沿,浅弧腹,圈足。里、外施天蓝色釉,口沿处釉层较薄,映出酱黄色胎体。圈足内无釉。外底留有三个支烧钉痕。
钧窑天蓝釉海棠式盘
北宋,高2.6cm,口横23.7cm,口纵12.2cm,底横18cm,底纵7.5cm
盘呈四瓣海棠式。折沿,浅弧腹,平底。里、外施天蓝色釉,外壁施釉不匀,有流釉现象。口沿处釉层较薄,隐隐映出灰色胎体。外底留有三个支烧钉痕。
钧窑天蓝釉碗(俯视图)
钧窑天蓝釉碗
北宋,高7.9cm,口径18.9cm,足径5.7cm
碗敛口,深弧壁,圈足。通体及圈足内均施天蓝色釉,足底无釉。
此碗圈足处不施釉,露出胎色呈黄铜色。清代乾隆皇帝御制诗《题钧窑碗》,其中有“围匡底用以铜锁,口足原看似铁坚”句,描述的正是这种似铜铁色的圈足。
钧窑天蓝釉碟
北宋,高2.1cm,口径10.3cm,足径4.7cm。
碟平口外翻,浅弧壁,圈足。通体釉色呈天蓝色,是钧窑最具代表性的标准釉色。圈足底部无釉。
对此件器物之用途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日用类的浅碟,有的认为属于文房类的笔掭。而据传世钧窑墩式碗造型的尺寸、大小来看,这种浅碟有可能是墩式碗的盖子,与碗配套使用。
窑月白釉瓶
高28cm,口径4.8cm,足径7cm。
瓶唇口,口沿微撇,长颈,颈部上宽下窄如喇叭形,圆腹下垂,圈足。通体施月白釉,口沿处釉薄微显胎色,足边呈酱色。
钧窑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主要釉色有月白、天蓝、紫红等,胎重釉厚。此瓶为宋钧窑的民窑产品。民窑器物形制多为碗、盘、瓶、罐之类生活用品,釉色以天青或天蓝釉居多,无官钧之玫瑰紫和海棠红色。此瓶造型别致,釉色匀净,为民窑中较好的作品。
钧窑天蓝釉碗
北宋—金,高8.2cm,口径19cm,足径5.7cm。
碗敛口,深弧壁,圈足。通体及圈足内均施天蓝色釉,足底无釉。
钧窑地处今河南省禹州,在宋、金对峙时期这里属于金代统治范围。此碗在碗形、釉色、底足处理等方面与典型的宋代钧窑有一定差异,或为金代钧窑制品。
钧窑月白釉单柄洗(平视图)
钧窑月白釉单柄洗
高7.3cm,口径20cm,底径6.7cm。
洗长圆形,口沿的局部为伸出的花瓣形折沿,沿下有一环形柄,通体施天蓝釉,釉质凝厚滋润。
洗有陶和瓷制品,陶洗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均有制作,瓷洗以唐代越窑、宋代钧窑,尤其是元代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的制品为多。钧窑大部分产品的基本釉色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较淡的蓝色称天青,较深的称天蓝,此件比天青更淡,故称月白,具有萤光般的幽幽光泽。
钧窑月白釉梅瓶
北宋,高29cm,口径4.8cm,足径7.5cm。
瓶唇口,短颈,溜肩,弧腹,腹下渐敛,圈足。通体施月白色釉,近足处无釉。
梅瓶为盛酒用具。陶瓷梅瓶始见于唐代,宋代以后开始流行。此件梅瓶形态饱满,釉厚而润泽,堪称宋代钧窑瓷器中的精品。
梅瓶的式样在《饮流斋说瓷》中有专门描述:“梅瓶,口细而项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
钧窑天蓝釉折沿洗(平视图)
钧窑天蓝釉折沿洗
北宋—金,高7.6cm,口径31.1cm,底径15cm。天津博物馆藏。
洗折沿,弧壁,玉璧形底。通体内、外施天蓝色釉,釉中有褐色杂质斑痕,外底无釉。
钧窑天蓝釉缸
北宋—金,高14.6cm,口径17.9cm,底径7.9cm。
缸敛口,鼓腹,圈足。通体施天蓝色釉,口沿、足边呈酱色。
由于钧窑声名远播,致使仿钧之风遍及北方各地。据考古调查,目前发现烧造钧瓷的窑口已有4省27个县、市,河南除禹州外, 汝州、郏县、许昌、新密、登封、宝丰、鲁山、内乡、宜阳、新安、焦作、辉县、淇县、浚县、鹤壁、安阳、林州等地均有烧造。在河北磁县、山西浑源县和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等地也烧造钧瓷。
钧窑天蓝釉三足筒式炉(局部特写)
钧窑天蓝釉三足筒式炉
北宋—金,高20cm,口颈26cm,底径14.5cm。
炉直口,深腹折底,宽圈足。折底处有三处露胎痕,呈长条状,原为三足,后磨去。里、外通体施天蓝色釉,釉面有“蚯蚓走泥纹”现象。口沿、足边处呈酱色。
“蚯蚓走泥纹”系指在釉中呈现一条条逶迤延伸、长短不一的釉痕,如同蚯蚓在泥土中游走留下的痕迹,它是钧瓷的一个重要特征。“蚯蚓走泥纹”产生的原因较复杂,有一种说法是由于钧窑瓷胎在上釉前先经素烧,施釉又特别厚,釉层在干燥时或烧成初期发生干裂,后在高温烧制阶段又被粘度较低的釉流入空隙所造成。
钧窑天蓝釉三足炉
北宋—金,高7.2cm,口径7.9cm,足距5cm。
炉圆口,折沿,直颈,鼓腹,底下承以三足。施天蓝色釉,里施半釉,外壁满釉。口部边缘釉薄处呈酱黄色。
钧窑烧造做工考究的陈设用瓷,如花盆、花盆托、鼓钉洗、出戟尊等。这类陈设用瓷在清宫中多有收藏,被称为传世钧瓷。除此之外,钧窑也生产碗、盘、瓶、炉等日用品,产品多施天蓝色釉。
钧窑天蓝釉三足炉
北宋—金,高4.9cm,口径6.1cm,足距3.5cm。
炉唇口出沿,短颈,鼓腹,腹下渐收,底下承以三足。附后配铜盖。通体施天蓝色釉,足上施酱釉。
钧窑为我国北方著名瓷窑,在古钧州境内,故名钧窑,亦称“均窑”、“钧州窑”。钧瓷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之微妙。
钧窑天蓝釉玉壶春瓶
北宋—金,高16.7cm,口径4.8cm,足径4.7cm。
瓶撇口,细长颈,溜肩,垂腹,圈足,足心内凹。通体施天蓝色釉,近底处垂釉明显。圈足内素胎无釉。
钧窑素被认为有“官”、“民”之分,“官钧”多烧造宫廷陈设用瓷,以供御赏;“民钧”则大量烧造碗、盘、瓶、罐等日用生活用瓷,深受北方民间百姓的广泛喜爱。这两种钧瓷因性质不同、生产目的不同,所以造型、质地和装饰风格有很大区别。
钧窑天蓝釉折沿盘(俯视图)
钧窑天蓝釉折沿盘
元,高3.5cm,口径12cm,足径5.5cm。
盘折沿,浅弧腹,圈足。里、外施天蓝色釉,口沿处釉层较薄,映出酱黄色胎体。圈足内无釉,外底留有三个支烧钉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