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精华是由无数个第一和宏大所浓缩并创造的。
钱币史也是如此。
汉兴钱当之无愧占有一席之地。
中华钱币自产生之后,年号钱出现的是最晚的一种,也是历史上推行时间最长和较长见的一种,这是我国古代钱币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结果。
众所周知,帝王使用年号纪年,可远溯到汉武帝建“建元”年号始,但当时行用的是纪重钱币,年号自然无缘见诸于钱币。而中国第一个年号钱,当属成汉的汉兴钱了。
十六国时期,西晋末年起义军首领李特攻占四川广汉,三年后其子李雄占领成都,两年后称帝,建国号大成。十年后西晋亡,大成国改称为汉,史称成汉。汉兴钱便系李特之侄成汉文昭帝李寿于汉兴(338年—343年)年间所铸造的。此钱钱文采用“汉兴”纪年,突破了纪重钱币的形制,首开我国年号钱的先河。
这个第一,不经意间便早了继往开来,普遍流行年号钱的唐代三百多年。受此启发,很多帝王都把铸行年号钱作为立朝建制的标志加以实施。
汉兴钱有直读横读二式,并有光背阴刻或大小字体之别。钱文皆为隶楷,文字多漫灭略带隐起。钱体轮廓纤细浅平,直径在17毫米左右,重约 1克,价值五分,故又有榆荚钱之称。
一举反证了成汉政权地处西南一隅,疆域狭小,经济衰弱的窘态。
汉兴钱形体均薄小粗浅,但成双配对,给人一种匀称、和谐的美感。通常横读汉兴较少见,小字汉兴则更为稀见,价值均不菲。
李特是在蜀汉灭亡27年之后西晋末年自北方入蜀的。为争霸蜀中,不惜与晋室连年拉锯争战,经济衰弱无异于蜀汉末年。当年蜀汉欲以一州之力与魏吴十二州抗衡,自然力不从心。纵然诸葛亮治蜀有方,但连年征战的用度却不得不靠货币贬值来维持,自然使得蜀中“虚用其众,刻剥众羌,劳役无已,民不堪命”。与之相仿,据《晋书》载,李寿夺位后不久,便施暴政。人有小过,辄杀以立威。同时“修宫室,引水入城,务于奢侈,又广太学,起讌殿,百姓疲于使役,呼嗟满道,思乱者十室而九矣。”如此的经济政治状况,只能使得李寿采取距此前蜀汉末年的成法,铸小型钱以加重对百姓的盘剥。世事不免太过于滑稽,一心想强国家、图振兴的成汉,名曰“汉兴”的钱币,却迫不得已地走了一条颓败之路。
这样,就使得后世之人能够清晰地自成汉汉兴钱的形制上,找到与蜀汉减重直百钱的承袭关系。两者比照,除了钱文内容及书体不同外,钱的重量、钱径及钱形特征则基本相同。同为广穿,并均有内外郭。
由于时逢战乱,加之史书记载不详,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以《汉书·食货志》中有“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的记载,所以,历史上权威的《钱谱》、《通典》、《泉志》等书都误将汉兴钱当成了汉高祖钱,并以讹传讹地谬传了千余年,直到清代,才由梁诗正的《泉录》定为成汉铸币。同时,汉兴钱大都出土于蜀地,从而也为汉兴钱的历史归属提供了确证。
少而难觅,方显其珍贵,也才是我辈钱币收藏者的乐趣所在。
刊《新疆钱币》2016年第1期 总题《泉海聚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