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雍正通宝始铸于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通宝,是顺治、康熙后的第三代清钱币,相对数量最少、版式最简的一种制钱,但是由于其规范、精整,个别局铸的雍正通宝一般直径竟在28毫米左右,开创了小平钱币的先河,文字也空前的工整和统一,一直为钱币收藏爱好者所珍爱.这些优点一直为钱币收藏爱好者所珍爱,按钱局和版式分类进行着收藏与研究。
简介
雍正通宝单以其小平制钱而言,由于雍正在位仅仅13年,不仅比起康熙在位61年差得太多,而且比起顺治在位的19年也不及,况且顺治作为清朝开国皇帝,其铸钱受着社会变化的影响,不断变换面孔,形成了多种格局的钱币,而雍正通宝作为盛世之后的王朝自然无此多虑,也就省去了许许多多的变化。
铸钱局
雍正年间计有15个铸钱局,为:宝泉、宝源、宝浙、宝苏、宝河、宝黔、宝安、宝云、宝晋、宝武、宝昌、宝济、宝南、宝川和宝巩等,据载其中部分钱局还一度停铸,造成了各局铸钱数量上的失衡,而严重的比例不协调在当时也许没有什么影响,却对后来的收藏者形成了许多诱惑和乐趣。
等级
凡美品者“南”约450~500元,“川”约110~150元,“武、昌、济”约55~70元,“晋、河”约30~40元,“安、巩、黔、苏”约15~25元,而普品“云、浙、泉、源”约8~15元,其中以二档的“武、昌、济”最少见诸于世面或网页,有了(只要品美者)便迅速被他友“确认”,一般是过不得夜的。不是为雍正通宝捧场或做托儿,实在是想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说雍正通宝目前的价位还存在着较大的升值空间。
似顺治第四式,钱背面满文,有泉、源、浙、武、福、河、昌、云、苏、南、广、陕、台、黔、济、安、晋、桂、川、巩等20部局铸钱。
雍正钱形制规整而精美。小平钱直径26mm,厚1.2mm,传世珍品为宝黔局折二钱,大钱罕见。
雍正朝控制极严,民间仿制极少,在执政初年有民间铸钱,形小、铜、铅质,铸钱者均被处极刑,遂绝。 津价格昂贵的稀见品乃至孤品,而在极少数泉界名宿手里的珍品价格已是天价,也没有任何的升值空间。
收藏价值
雍正通宝真正为钱币爱好者重视,市场价格飞速攀升是在几年以前,那时正是清廷戏热播,商家乘势推出‘清钱币系列’礼品,出版《清十帝钱币》精装册,由于当年发行数量本来就少的雍正通宝最为罕见,商家只能加价狂收,导致雍正钱币价格狂涨。普通藏友当然无力问津价格昂贵的稀见品乃至孤品,而在极少数泉界名宿手里的珍品价格已是天价,也没有任何的升值空间。
珍贵的原因
多数藏友更愿意寻觅那些有潜质的普通钱币,而雍正通宝则是其中的上选品之一。其一,雍正通宝数量相对较少,一旦为众多泉友(更包括今后加入古钱币收藏爱好的泉友)认识和接受,再寻觅就难了;其二,雍正通宝的确漂亮,从其中直径大于28毫米的品种而言,确实制钱未列其左者也;其三,因15个钱局铸造所致,或收藏其套子,或收藏其版别,均不为难事,也可在不长时间内初见端倪;其四,由此及彼,可达顺治、康熙、乾隆、嘉庆、道光乃至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等年号钱,浅则一视同仁,深则另辟蹊径,当然更是一番乐趣了。
收藏分类
收藏难度分类类
按照雍正通宝的存世情况,藏界将雍正通宝的收藏难度划分为四类:
一,宝南、宝川二局钱,尤其美品更为少见;
二,宝武、宝昌、宝济等局钱,此三局钱币品上乘者较之前两品为多,但宝泉雍正通宝其数量较少;
三,宝晋、宝河、宝安、宝黔、宝巩和宝苏局钱,虽然这些泉品的市场价格普遍不高,但近年来其中美品的标价逐渐抬头;
四,雍正钱币里数量最多的宝泉、宝源、宝云局钱。(所列均为各局的普通品,不包括好版别雍正,特此说明)。
藏友分析
实际上,古往今来的收藏爱好者早就注意了这一问题。在一参考书中得知,按照雍正通宝的存世情况,分别将雍正通宝的收藏难度划分为四类,其一,自然是宝南、宝川二局钱,虽然宝南、宝川其间还有较大差距,但是应当均属于雍正的娇娇者,尤其美品的确少见了;其二,则是宝武、宝昌、宝济等局钱了,此三局钱币品上乘者较之前两品为多,但是其总的数量较少,笔者自从有了对于雍正研究的念头以后,也曾经浏览多个钱币网,注意过此三品的发帖数量,竟然是比南局、川局还少,而且有则被迅速认购,只是日前“博山刀”友发了关于雍正宝昌的帖子,才算打破了一直以来的沉寂,让人看到了算是批量出现的泉品,可惜好景不长转瞬即逝,很快就被“瓜分”了;其三,应当是宝晋、宝河、宝安、宝黔、宝巩和宝苏吧,虽然许多书上对于这些泉品的标价不高,可是近年来其中的美品却也已经高出标价许多,市场就是如此,是不会被一些本本框框所限制和约束的呀;其四,也就是雍正钱币里数量最多的还是宝泉、宝源、宝云,近年来由于古钱币的热潮渐高,似乎发现的宝浙也多起来了,笔者也将其划分为第四类吧,即使如此宝浙与其它还是略有区别的。当然,笔者所列均为各局的普通品,不包括好版别雍正,特此说明。
收藏价值分析
雍正通宝真正的为现代钱币爱好者所重视,市场上的价格飞速攀升大约是在几年前的事情,那时正是清廷戏的走红时期,无论顺治、康熙,还是乾隆、咸丰,一律搬上了银幕,有鼻子有眼儿地演义起来,虽然其中不乏胡编乱造,却也以哗众取宠为目的,着实吸引了许多的观众,于是商家看准时机投其所好地推出了“清钱币系列”礼品,将无数的清钱分门别类按照年号排列起来,形成“清十帝钱币”精装册,实实在在地发了一笔财,只是苦了当年发行数量本来就少的雍正通宝,往往在凑十帝时单单缺少雍正,商家也只能加价狂收,一来二去雍正价格自然大幅度提高了。虽然是市场规律,却也给爱好者一些启迪,雍正通宝的数量确实少啊。当然,那些购买雍正通宝以图凑套的商人未必完全懂得钱局之别,然而在批量收购的雍正中肯定也搀杂了少数较好局、较美品的制钱,可惜均以其面文凑“十帝”去了,究竟耗了多少雍正通宝不得而知,只是古钱币市场上雍正价格一味地攀高便是明证,大约对于相对而言数量巨大的康熙、乾隆、光绪等,如此分流绝对构不成任何威胁,但是雍正的流失无疑象动了大手术一般伤了元气,幸亏注意雍正的人不多,其价格的上涨竟然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因为雍正通宝则是其中的上选品之一。其一,雍正通宝数量相对较少,一旦为众多泉友(更包括今后加入古钱币收藏爱好的泉友)认识和接受,再寻觅就难了;其二,雍正通宝的确漂亮,从其中直径大于28毫米的品种而言,确实制钱未列其左者也;其三,因15个钱局铸造所致,或收藏其套子,或收藏其版别,均不为难事,也可在不长时间内初见端倪;其四,由此及彼,可达顺治、康熙、乾隆、嘉庆、道光乃至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等年号钱,浅则一视同仁,深则另辟蹊径,当然更是一番乐趣了。
拍卖一品雍正宝晋“长满晋”好版,出到了120元。别看雍正通宝简单明快,其实其中也还有许多奥妙有待于发掘和研究。
雍正,无论在历史上围绕其人有多少解不开的谜,从其人继位登基,到皇宫遇刺,林林总总十数年执政,有着无数的说不清,然而其在位期间所铸的“雍正通宝”却是其间最说得清的一个。雍正通宝,是继清入关后顺治、康熙后的第三代清钱币,也是不论与前相比还是与后相比,相对数量最少、版式最简的一种制钱,但是由于其规范、精整,个别局铸的雍正通宝一般直径竟在28㎜左右,开创了小平钱币之巨的先河,文字也空前的工整和统一,这些优点一直为钱币收藏爱好者所珍爱,按钱局和版式分类进行着收藏与研究,许多精彩的文章不亚于对任何一种清钱或其它古钱币的论述。
清世宗雍正年间(1723——1735年)铸雍正通宝,似顺治第四式,钱背面满文,有泉、源、浙、武、福、河、昌、云、苏、南、广、陕、台、黔、济、安、晋、桂、川、巩等20部局铸钱。
雍正钱形制规整而精美。小平钱直径26mm,厚1.2mm,传世珍品为宝黔局折二钱,大钱罕见。
雍正朝控制极严,民间仿制极少,在执政初年有民间铸钱,形小、铜、铅质,铸钱者均被处极刑,遂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