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与民俗(十三)驱邪以降福

  • 花钱与民俗(十三)驱邪以降福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钱币资讯

花钱与民俗(十三)驱邪以降福

写此文时,特意在打字键盘旁摆了一枚驱邪降福背五毒花钱,这枚钱制作精美,是典型的清代苏炉。

一位泉友收藏古币之余,间做些相关研究。他说,据《鲁迅日记》载,鲁迅先生首次去北京琉璃厂购古币是在1913年8月16日,那日先生在广文斋以一枚银元买得古泉十八品。此后六年间,先生在古玩市场共购币27次166枚,其品种从春秋战国直至明清,几乎历朝皆有涉猎。其中较为知名的泉品有三字齐刀、甘丹刀、白人刀、兹氏布、戈邑布、安阳布、长子布、得壹元宝、小泉直一等。1956年建鲁迅博物馆时,馆里整理出许广平女士所移交先生藏泉数百枚,大多是普通泉品。可见,先生藏泉主要是为了研究和欣赏。但泉友奇怪的是,鲁迅先生的藏泉中未提及有无花钱,而他知道先生对民俗研究的兴趣是很浓的,为什么不研究花钱中所蕴含的民俗呢?那日他手中恰好持有一枚驱邪降福花钱。另一位泉友看了看他手中之物,一本正经地说:“你也知道呀,鲁迅先生是最不信邪的。”一时众皆大笑。

有邪方驱之,这就是此类厌胜钱的实际功能。旧时端午驱“五毒”,汉代以后这种民俗便体现在了钱体上,历朝各代均有,清朝尤多。

民间传说中的“五毒”,乃五种动物,分别是青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其实,将之合称为“五毒”,是古人的一种误解,因为壁虎本无毒,更遑论剧毒。恰如无毒的鹤顶红被认为是剧毒物一样。

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之外,其来源还有躲避恶日之说。从谷雨至端午相隔一个多月,时值初夏,病菌和各种虫类,都到了十分活跃的季节,“五毒”也渐趋猖獗,许多疾病也到了高发期,因而在端午的传统习俗中,也有了驱“五毒”。花钱之外,人们也借助其他物品来驱“五毒”。甚至清代有用白玉五毒纸镇的“虎”气来压邪镇毒的,自然界的虫物油光锃亮,令人望而生畏,把玩在手中的玉器,自有天师除邪之感。

笔者收藏的这枚花钱为黄铜质传世品,包浆熟旧自然。钱径45毫米,穿径8毫米,厚2毫米,重约20克。正面钱文为右旋读“驱邪降福”,钱文间饰有含洪福齐天寓意的蝙蝠和祥云二种图案。钱背面为钟馗驱“五毒”图。单表这钟馗,正是纱帽袍靴,执笏朝天像,其口微张,当然是正在念着咒语,脚下卧一小鬼,正是钟馗捉鬼驱毒的形象。钟馗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是家喻户晓的驱鬼逐邪之神,尤其在江淮地区,家家悬挂钟馗像以镇宅驱邪。

明代刘溥有诗《钟馗杀鬼图》:“空山无人夜色寒,鬼群乱啸西风酸。绿袍进士倚长剑,席帽飐影乌靴宽。灯笼无光照斜水,怒裂鬼头燃鬼髓。大鬼跳踉小鬼嚎,满地鹈飞不起。如今城市鬼出游,青天白日声啾啾。安得此公起复作,杀鬼千万吾亦乐。”对钟馗做了典型化赞颂,当然,也不难看出其中所存在的祈愿。为钟馗绘制打鬼图,此风至今未减,只近代善画人物的大家,都有此作品。

相传端午时,钟馗也是斩“五毒”的天师,所以人们往往又把钟馗的捉鬼驱毒的形象,铸于花钱之上。这就在古代咒语花钱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钟馗驱邪降福”花钱,民间并不称之为“钟馗钱”,而称之为“五毒钱”,俨然配角控制了主场。这类花钱的种类极其繁多,钱上所铸图案大同小异。

一泉友独喜此题材,藏有一枚苏炉大挂花,直径达69毫米,厚有3毫米,通体传世老包浆。正面为“驱邪降福钟馗捉鬼图”,背面楷书“五毒辟邪”。另有一枚直径50毫米的赣炉花钱,正面为蛇、壁虎、蜈蚣、蟾蜍的图案,背面则只有简单的枝叶纹。曾经资深藏友鉴定,此花钱虽然其貌不扬,却出自清中期,为不多见的五毒驱邪(去蝎)花钱。“五毒”中独少蝎子,取的是谐音。这种花钱存世有限,自然收藏价值较高。

   刊2017年12月25日《天津日报》满庭芳

    刊《新疆钱币》2018年第3期   总题《花钱与民俗》(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