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元的收藏趋势与价格走势分析

  • 中国铜元的收藏趋势与价格走势分析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钱币资讯

中国铜元的收藏趋势与价格走势分析
一、为什么写此文?
按照一般商品的条件来看,铜元的买卖,同样受供需关系的制约。但作为特殊商品,铜元的供需关系是极不稳定的,也是不平衡的,而且更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中国铜元的收藏趋势,很难找到准确的描述,也很难有准确的预测。铜元的价格变化,随着一般物价的变化而有波动,但总的走势是上升明显,这点和收藏趋势的变化也不完全同步,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比较复杂。笔者从事铜元收藏、交易十五年,从云南到东北,从农村到都市,都有深入的了解。最近八年在收藏交易的同时,更多地花精力从事铜元版式、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耗费了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算来15年过去了,也不敢说就吃透了铜元的收藏趋势,就了解了铜元的交易价格。

中国铜元的收藏趋势与价格走势分析
但是,在宏观把握全国古玩、钱币等行业的基本情况之后,再来微观地考察铜元,甚至具体到个别铜元,还是有一些共性的东西、规律性的东西值得总结。这就是本人写作的起因,也希望这篇分析文章能对铜元爱好者的收藏与交易起到一点积极作用。
二、 收藏趋势分析
1,旧时代的收藏
“盛世收藏”是一句老话,其原则是确定的,但在钱币界也有例外,因为钱币是与作为大件物品的古玩不同的,钱币外形小巧,易于携带,而作为历史发展的最直接参与者,钱币的角色又是其他物品难以取代的。所以在兵荒马乱、国家战乱的20世纪40年代,钱币收藏兴起了现代第一个高潮。作为在货币历史上最晚出的铜元,也第一次在那个高潮中显身,而且一出面就全是精品。“四川当三十”、“山东二十文”、“桂字一分”等珍稀之品均在当时上海的《泉币》杂志亮相,获得极大赞誉。那一时期,著名大收藏家比如罗伯昭、李伟先、孙鼎、戴葆庭等均曾留意铜元,在收藏品中给了铜元应有的地位。他们之后是集铜元收藏大成的马定祥先生,他从1940年代开始,即有意识地收藏铜元,使大量成套、成系列的珍品保存至今。比他们更早、更着力于铜元收藏与研究的是20年代前后至30年代末的美国人拉姆斯登、伍德华(一说法国),他们分析中国铜元的版别、考察其铸造的背景与市场的价值。第一个给中国铜元做科学分类研究的专家就是伍德华,第一个给中国铜元评定市场交易参考级别的,也是他。
所以,铜元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突破“盛世收藏”铁律的一个特殊品种。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上海及全国钱币收藏活动基本陷于停滞。
2,九十年代的收藏
此后一直到1980年全国改革开放后,铜元收藏活动才又重新走入百姓之家,半隐蔽半公开地在全国逐步兴起,这是由于部分人工资补发,生活基本走上正轨后,精神需求上升的结果。钱币收藏在80年代初期悄然兴起,预示了国家富强即将到来。经过10几年的摸索发展,经过民间自发的努力和官方有限度的干预、管理,钱币收藏趋势基本趋于明朗,不再被认为非法,有的地方还建立了专门的交易市场。但总体上还是处于微弱的地位。尤其是铜元收藏,和古钱、银币、纸币相比,地位较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在全国都掀起了钱币收藏的热潮,进一步解放思想成了各行各业的头等大事,钱币行业也不甘落后。首先是辽沈书社、北京出版社、湖南出版社出版了带有具体标价的钱币收藏图册,这一举措当时出版社也是顶着巨大的压力进行的,但实践证明,这种指导性的图册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既有力地推动了钱币收藏,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给出版社创造了经济收入。1993年到1997年,是一个铜元收藏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收藏者既有指导参考书,又有相当丰富的货源,可以尽情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
90年代的铜元收藏,基本上还是以版式收藏为中心,绝大部分收藏者都是挑选自己没有的版式,以尽量凑成套、凑成系列为荣。在群体上,则是以个人收藏、交易为出发点,这个时期基本没有公司、集体的介入,有些地方文物管理部门、文博部门早先收藏的大批量铜元也逐步对外批发销售,极大地满足了市场的需要,甚至过剩,有相当部分被铜材厂、废旧金属回收公司买走销毁,这说明90年代的收藏,普及程度不高,很多资源未被收藏者发现、利用。可以说,这是一个摸索前进、任意捡漏、大量浪费资源的时期。
3,二十一世纪前期的收藏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铜元收藏趋势发生了很多变化。1997-2000年的冷谈时期,由于邮票、纪念币等高速跌价的影响,4年里的铜元价格也大受影响,交易量萎缩,市场缺货,收藏者信心不足。2000年的到来,改革开放极大深入,铜元收藏也逐步有了转机,趋势再次明朗起来,而且加入收藏队伍的爱好者也有了结构性变化:从80年代初的老前辈,到90年代的中年人,再到新世纪的年轻人,应有尽有,而且爱好者文化层次越来越高,信息面越来越宽广,一个币的价格,往往涉及到几个省的行情,不再局限于一地一省之内。手机、电话的普及、交通条件的改善,使更多人有更多机会去接触、了解外地的行情,从外而在不同地区之间赚取差价或者获得藏品。改革开放的深入,也使更多的群众手里有了余款、使更多下岗工人加入到收藏队伍之中,也使大量农民“觉醒”,不再简单满足于田地,也想发财,家里有古钱的部分人更是不再简单满足于坐等游商上门,而是主动走出去!不但把自家的东西拿出去,而且把四乡八寨的藏品也去收购起来,再送到城市,有的零售,有的批发;有的自己摆地摊销售,有的转让给熟悉的坐商。
2000年前后3年,是全国各地交易市场蓬勃兴起,交流活跃的时期,每个大型中心城市都有固定的每年几次的全国交易会,每到交易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币商、古玩商云集一起,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盛况非凡。其中北京、南京、西安、上海、沈阳、徐州、武汉等地尤为热闹。笔者每次参加这样的交流会,都能有很多收获,销售畅,购买也有东西可买。
2002年开始,钱币收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逐步发生的,直到2004年基本定型。这个变化改变了全国钱币收藏格局、以另一种方式极大地普及、促进了铜元等钱币收藏。这就是互联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真理,在钱币收藏领域得到了最形象、最全面的体现。互联网上出现钱币交易,最早据说是1997年开始的个人网页,后来是99年出现了大型的交易平台,专业网站。当时“古泉园地”网是最早的几个大型网站之一,发展到现在,该站已经是古钱币交易界的第一大网站。比“古泉园地”晚3年出现的“钱币天堂”,2002年夏季成立至今,发展迅猛,目前成为了全国最活跃、最稳定的近代银币、铜元、外国币、纸币交易中心。以上两个网站的会员多达14万,其中“钱币天堂”会员达9万多人,来自全国、全世界各地。在这两个网站引领下,中国钱币收藏走入了一条低成本、高收益的方便快捷之道,再加上其他大大小小数十家有名的网站,一起改变了中国铜元收藏的方式,甚至改变了中国钱币研究的格局,越来越多的钱币研究成果也依赖网站而出现。
4、通过网站体现的收藏趋势
具体到铜元的收藏,目前网站以“钱币天堂”、“钱币中国”两个为主,有以下几大趋势:
1,交易量。
根据“钱币天堂”网站提供的数据,每个月公开的铜元成交定单,大约5万元。未公开的定单,一般是公开定单的十倍,因此这个数字大约是每月50万(该站2007年1月份全月所有钱币交易量可查核的定单总交易额是约1千1百万元人民币),一年600万元左右。“钱币中国”网站的铜元交易量没有统计数字可查,但仅次于“钱币天堂”是可以肯定的,估计每年成交量在300万元左右。其他几个网站综合估计每年铜元交易量在50万元左右。同一时期,2007年春季北京嘉德公司“马定祥钱币”拍卖专场,铜元成交额2百45万多元(含佣金12%);诚轩拍卖公司2007年秋季钱币专场,铜元成交额32万1千多元(含佣金12%)。比较下来,两个拍卖公司一年的拍卖收入(以两场乘2的方法计算,因两家公司最近都是每年春秋各举行一场),还不到“钱币天堂”一年的营业额,而且网站的交易是每天都在增加中,而拍卖公司的业务不可能大规模增加,尤其是象“马定祥收藏钱币”这样的名人效应专场更是不可能经常举办,这样算下来,可以得出结论:中国铜元的收藏,目前已经是网络稳执牛耳的时代了!
当然也不能忽略实际市场的交易。自从2002年以后,网络交易渐趋成熟稳定,全国各地实际市场的铜元交易量就明显下降了,市场里人流量也明显减少。铜元交易量无法统计,但根据个人及朋友、特别是开有店铺的朋友的意见,交易量很小,主要是靠古玩杂件在支撑,很少再有专门经营钱币生存的店铺,专营铜元的更是全国都难得一见。
网络交易快速、直观、安全(一般有支付中介或货到付款的保障)、便利,不出门即可广交天下朋友、比较各家提供的同一商品!随着电脑、互联网的的普及,随着高文化层次收藏者的加入、随着网络交易平台建设的完善,铜元收藏,必将在很短的时期内,真正以网站为基本平台。
2,收藏理念两极分化逐步深入。
这里的两极,指:品相派和版别派。前者以美品甚至原光未流通使用品铜元为核心,后者以版别为核心。前者只要是美丽的都收藏,后者只要是没有的或没有见过的都收藏。前者宁缺毋滥,前者宁烂勿缺。前者唯美,后者唯实。品相,指的是一枚币外在的形态,漂亮与丑陋、美丽与粗糙、完整与残缺,始终是对立统一地存在着,影响着收藏者的选择。品相派的崛起,和外国评级币观念的涌入中国密不可分。外国评级公司很早就对机制币的品相提出了评定的标准,制定了指导的价格。中国评级币则主要是靠一些经常接触外国钱币的港台币商和藏家来宣传、介绍,后期则一些曾经留学外国的机制币爱好者也成了推动这一热潮的主力军。他们宣传外国评级币的优越性、科学性,引导中国藏家珍视钱币的品相,把传统的品相观念提高到一个科学的高度。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如今有不少本土藏家反对评级,认为还是以传统观念对品相进行平定为好。版别派的行为则是:只要没有的版式,无论如何破烂,只要价格合适都会买下,以后有机会再更换更好品的。这本来是最符合实际的收藏方式,但也有局限:有些版别一辈子碰不到几回!换下的品不好的版别,往往很难以合适价格脱手转让。比如评级高达3、4级的一枚湖南扫把龙或山东米字星飞龙,全国绝大部分铜元爱好者都没有,面对一般品相时,是不是舍得购买(可能意味着半年的积储)?就很成问题。这个问题在“品相派”那里则不是问题,因为他不会考虑这种品相的藏品。
在品相优先还是版别优先的问题上,老藏家选择的困惑更大于新藏家。一部分藏家则选择兼顾的原则,或是个人喜好的原则,前者不买最烂的,也不要最亮的,那意味着价格高到不可承受,尽量买入品、价比最高的。后者则以个人喜好为转移,喜欢的,多烂也要,不喜欢的,再便宜也不感兴趣。这种态度或许可以给普通收藏者而不是投资者一些有益的启发。未来的收藏趋势,是版别派领先还是品相派领先?很难说,因为外国评级公司还没有进入中国,目前的热潮还只是国内部分收藏者掀起的,假如外国公司进入中国,会不会引起一种收藏的极大变革?很难说。但以目前各个网站铜元论坛的讨论分析来看,版别派依然是人多势众,最具备群众基础,因此,以不同版别的发掘与收藏、交易为主要内容的爱好者,一段时期内将依然是铜元收藏的主力军。何况铜元界的很多领军人物,本身就是版别优先的爱好者,他们的收藏实践、科研成果,都以版别为核心。比如《中国十文铜元版式研究》(广西美术版)、《中国铜元分类研究》(中华书局版)、《中国铜元谱》(中华书局版)、《中国铜元大集》(湖南人民版)等书的作者张达定、段洪刚、戴晓波等人,都是认真、细致研究、推广版式的奋斗者。
归根结底,品相是铜元的附着意义,不是内在意义,因此以内在意义为核心的版别收藏过去是、现在是、将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也将是铜元收藏的最大趋势。何况品相收藏者也将以版别区分为收藏的前提,否则一枚湖北光绪元宝十文低北特大龙的价值,普通15元,原光全美品2000元;一枚同等品相的高北特大龙价值则普品1000元、原光品10000元这个档次!仅仅是因为“北”字写法的不同或其他细微版式差别,价格就可以相差这么大,充分说明品相定价的依据,其前提依然是版式的差别。
第3个趋势,
是制作铜元收藏礼品的公司、单位越来越多,动辄几万枚、几十万枚收购普通品,这一方面提高了铜元这个硬币小兄弟的地位,另一方面也为普及铜元知识作出了重要贡献。钱币商品的特殊性表现在,数量越多,价值越低,而且是绝对的低,不是象大米白菜那样相对的低,因为大米白菜终归要被吃掉,消失掉,但铜元不会消失,只会被收藏、被储存。因此一些礼品公司的经营者在经营古钱、银币礼品有了经验之后转过来经营铜元,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选择,因为目前铜元价格整体还比较低,而铜元的历史内涵、铸造工艺、审美特征又是其他各种货币难以取代的,因此2006年开始,有不少公司、单位着手进行铜元礼品小册子的包装、宣传,比如西安某公司将铜元和古钱等合在一起装成历代钱币册、河南某金融单位将各省铜元装订成小全套册推出,均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河南某公司更是短时间通过“钱币天堂”网站管理员的帮助,从全国各地收集了近20万枚龙图铜元,准备推出更大规模的铜元礼品册、纪念册。所有这些,都为铜元的收藏热潮做了巨大的推动。
第4个趋势,
是收藏品种向高、精、尖倾斜。部分铜元藏家由于工作原因、个人爱好等,只收藏高档品种、精美品相者及各种罕见版式。这几种铜元在市场上来说,增值快、脱手快,而且数量有限,管理方便。很多藏家由于东西太多,往往弄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哪些藏品,但如果全部收藏高、精、尖的东西,则容易掌握自己的收藏,成就感极为明显,有时拿出一个小小的本子,里边装上3、50枚小小铜元,就已经足够在大城市买下一栋大楼!有时一枚指甲大小的铜元,其价值超过别人10吨铜元!所有这些,对于实力派的藏家来说,都是追求的目标,在这种风气下,很多中小藏家也逐步提倡高、精、尖,普通币商也竭力去做这些品种的生意,这样一种趋势最近表现比较明显,对整体交易市场有所触动,几元一枚、几十元一枚的普通钱交易量有限。一千元一枚以上的,只要品相合适,很容易成交,价值上万的更是大家追捧。
这种趋势的发展,和中国中产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有直接的关系,很多藏家都是来自这一社会阶层,拥有比较好的经济条件,铜元对他们而言不过是小小的健康而积极的文化娱乐而已。只要国家长治久安,经济持续发展,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铜元收藏会走入一个精英时代,从而带动整个铜元收藏的发展,带动价格的上扬。
三、中国铜元价格走势分析
1,摸索前进的第一个十年
收藏品的价格很难分析,铜元价格尤其困难,因为其价格是从来没有任何统计数字可以依靠的,也没有任何规律可循。收藏品价格无论买卖双方都不是很愿意真实地公开出来。这里的分析也只有就笔者的经验和见闻以及在网站搜索的资料来简单做一个介绍。
改革开放以前的价格是无法去估计了,改革开放后13年的价格则可以靠老前辈的回忆来介绍,此后的则有笔者及朋友的经验及网站的资料可资参考。综合得出的结论是:铜元价格始终在上升,但幅度较小,较平稳。
当代铜元收藏的头十年,1980年到1992年,普通铜元每枚价格在人民币1角到5角之间,品相比较好的在1元到5元之间。批量的价格则比废旧金属略高,在每公斤15元到30元之间。如果从博物馆、文化部门等单位仓库往外称,则和废铜价格一致。由于没有合适的参考书,一些稀少珍稀的品种,价格也不过几十元到几百元之间(极其罕见、精美的品种)。一般来说,世面上“流通”的铜元藏品,无论多么稀少,很少有超过500元的,当年一个级别在3级(按《中国铜元谱》,下同)的湖南名誉品“扫把龙”,也不过数十上百元而已。但以上分析仅限于中国大陆的价格,同一时期在台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早、接触世界钱币收藏理念早,很多品种、版式很早就为台湾藏家认识,价格十分高昂(相比大陆),很多精明的币商,早早就把大陆常见的珍稀少见品种铜元“走私”偷卖到台湾、香港等地,可以说大陆最早期靠钱币买卖发家的一批人中,有相当部分是靠外卖铜元赚钱的。同一时期,在大陆仅仅价值300元左右的山东3、4级品“米字星”,在台湾能值1万多人民币!而一枚级别只有8级的四川“川滇”字十文,则因全无资料参考,曾经在台湾价格高到3000人民币,在大陆不过10元左右而已。巨大的差价显示了巨大的资讯不平衡、收入不平衡、文化观念不平衡。
所有这些混乱而美好的时代都过去了。
2,参考书逐步出版流行的第二个十年
摸索的十年过去之后,是逐步有参考、有依据、有信息的第二个十年:1991年到2000年。这个时期,陆续出现了指导收藏的几本铜元书,美国伍德华的十文铜元小册子简编、私印本也在国内流传,美国的克劳斯钱币目录中中国钱币部分也被翻译出版,然后是华光普主编的《中国铜元目录》出版。这3本小册子,在这整个十年里成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铜元爱好者必备的参考书,尽管以现在的眼光看来,这3本书里错误百出,而且遗漏品种、版式接近百分之三十,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其推动铜元收藏价格透明化、公开化的巨大功劳是不可否认的。尤其是华光普先生的小册子,发行量据该书责任编辑及作者本人告诉我,达到10万册左右,而盗版的更在10万以上。走遍全国城市乡村,只要玩钱币的,几乎人手一册。这十年的铜元价格,笔者有亲身的体会,比起前一个十年来,变化并不明显,大约上升一倍不到。扣除有书本参考的品种和版式不论,普通批量货的价格,单枚大约是2角到5元,根据品相、坑口不同定价。而且其中民国的铜元不受欢迎,价格更低。这个时期,对外改革开放也带来了大量的钱币收藏信息,很多高、精、尖的东西,价格已经上扬到比较合理的水平,上千、上万一枚的铜元已经经常可以看到。由于收藏范围的扩大,大量少见、稀罕、珍稀的品种也被发掘出来了,那时评级为2级的广东“五羊一仙”,价格在3000到5000左右,前述湖南“扫把龙”、山东“米字星”价格也上升到3000以上。笔者1998年去上海,看到云洲钱币市场里有店主手写征收告示:山东米字星,6000一枚!并附有彩图,给我极深的震撼印象!至今历历在目。与此同时,一些不合理的价格也得到了调整,比如前述“川滇十文”,台湾藏家来大陆了解之后,价格直线下降,由数千元下降到百元左右,这也是必然的,封闭的资讯一旦开放,真实的世界就会展现出来,不合理的东西会得到自动的调整。当然,这种极端的例子是很少的。此外还有一个现象,就是这十年里,一些奇形怪状的私版铜元、铸造缺陷铜元价格偏高,大家认识不足,往往以为是新鲜奇特、独具价值之物,都花较高价格购买。最近几年网络普及之后,这类铜元价格才平稳下来,很少上升。

3,网络发达、形势变化的当前十年
最近的8年,是最值得称道的一个时期,可以称为未完成的第3个十年,铜元价格在总体上升的过程中,涌现了很多值得注意的现象。第一个现象是网络交易带来的价格差别。以前20年,铜元交易的价格差别主要在地区与地区之间,是地理差距,中国太大了!现在的差距,则是虚拟与现实之间,坐在小小的房间里,哪怕你在边远的乡村,也能了解和掌握全世界中国铜元的交易价格,这个时候我们感叹:世界太小了!早期进入网络交易的一批先锋人物,往往能买到价格相当低廉的好币,获得十倍、百倍的利润是轻而易举之事。因为网络永远使一些人掌握先进的信息和知识,而后来者永远落后一步,于是捡漏的故事一直在上演,不过随着电脑与参考书的普及,捡漏越来越不容易了。曾经有爱好者在网上花5元买到价值千元的东西、花20元买到价值5000元的版式,等等。这个差距造成的价格不平衡已经打破地理限制,正在深刻地演变成知识量与信息量的不平衡:既认真读书由肯花时间上网的爱好者,永远走在前边。网络交易整体旺盛,也促进了全国各地铜元价格的普遍上涨。第二个特别的现象,是品相派的异军突起,以前一枚评级为10级的江西小坐龙十文的价格,普通品大约是1元左右,美品是5元左右,原光未流通品是50元左右。现在这个价格在品相派那里演变成:1元(普品价格基本无变化)、15元(3倍)、2000元(40倍),而2千元相对于同一枚币的普通品相而言,是2千倍的差距!更重要的是,2千元这个价格可能是很多人都愿意接受的,也是现在大部分爱好者接受不了但却都能理解的。这一切,都是互联网的功劳,因为品相派的追求者绝大部分都是熟悉网络的年轻知识分子、白领或海归者。
最近几年的大批量通货价格显得平稳,上升幅度不大,2006年60元一公斤的十文仓库钱,2007年大约100元,2008年略有上升。但是到了批发商手上,如果没有被挑选过,价格基本翻番,要300元以上一公斤,如果挑选过,则维持在300元左右。这是清代、民国十文铜元混合的通货。如果只挑选清代龙版的十文,则批发价格2007年秋冬季已经在350元左右一公斤,2008年的价格在400元左右。单枚价格,一般地摊要5元,多要便宜些。民国铜元始终没有超过清代龙版,价格平均低百分之二十左右,而且需求量小,全国各地不少币商尚有批量存货,如果有投资商愿意花点时间和金钱,找个方案投资,则今年是最佳购买的时期,因为最近两年吃进大量龙版铜元的公司会逐步推出礼品册、纪念册,刺激消费,那时大家就会对民国时期的铜元有需求,如果提前做准备,储备一定数量的民国铜元,相信会有一个好的投资结果。何况2010年即将到来,辛亥革命100周年大庆,对民国铜元收藏的刺激将是明显的。
在通货价格平稳缓慢上升的同时,部分高、精、尖的品种已经突破了10万元大关,最近几年的拍卖,都极大地凸显了铜元收藏的强劲。最高单枚价格已经达到5、60万元人民币,夺得这个冠亚军的是1909年河南省造的“己酉汴一文”和光绪晚期山东省造的“山东一文”,这两个指甲盖大小的铜元分别在2006、2007年春季的嘉德公司拍卖场上以约60万、50万的震撼价格成交。很多评级为1级的珍稀铜元,价格也快速上涨:奉天中花十文26万、四川官局错满文20文31万、户部“铜币一文”17万、户部大清二文双花19万、户部大清二文圆孔17万、湖北光绪元宝背圆珠龙样币一套3枚72万等等。
拍卖成交价格虽然有些不稳定的因素,但也鲜明地体现了铜元的价值正在逐步得到提升,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客观上也促进了全国铜元收藏的热潮,给爱好者更多信心与期待。 
与拍卖场上硝烟弥漫的竞价交易相比,网络交易略显平静,但默默的、源源不断的巨大成交量却在最近两三年里左右着整个铜元收藏市场。而且在价格上出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变化:由于币商涌现、货源充足,网上的价格已经出现了低于实际市场的现象!以前是上网来卖个较高的价钱,现在则不一定,已经有精明的爱好者上网来买便宜货,再拿去实际市场上销售。这个变化,和以前的捡漏不同,捡漏是利用知识、信息的不平衡来寻求利润,现在的买低,则是销售者在清楚价格的前提下以较低价格销售。为何出现这种逆转?分析看来有以下几个要点,一是币商多,同样的钱币不削低价格难以销售;二是大家掌握的资料信息都基本差不多,特别是《中国铜元谱》这样的工具书的普及,使全国各地的铜元爱好者都面对同样的资料,获得同样的信息,在全国范围内铜元价格透明度极大提高,也就没有必要再去考虑空间差价,只要能销售出去,一般500元以内的品种版式已经没有价格优势,微利也可销售。当然,有不少币商的百元品种都是几元甚至更低价格进来的。对于多数收藏者来说,更喜欢50元到2000元之间的品种版式,这类钱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接受基础。3000元到1万元之间的爱好者在逐步增加,1万以上的爱好者中,已经出现一个互相联系的群体,他们往往能对高档品种的整体价格产生影响。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本文的几个结论:
1,铜元收藏趋势明朗,发展前途随着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而进步。与铜元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也通过网络及优秀铜元书在爱好者中逐步普及。
2,铜元价格相对于几倍翻番的古钱、银元、纸币价格而言,变化幅度不大,但却一直稳定上升,很少或几乎没有明显波动,而且目前总体依然处在较低价格时期。
3,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将有更多爱好者加入铜元收藏大军,从而整体推进铜元的收藏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3f6e30102xqv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