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唐天宝年间,一片歌舞升平之中的大唐帝国,突然杀声四起,开始了风雨飘摇的征程。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唐明皇从笙歌燕舞中惊醒,丧魂失魄,仓皇出逃,急急如丧家之犬。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史思明在范阳称“大燕皇帝”。虽然导演这场变故的安禄山和史思明早已灰飞烟灭,但是他们铸行的得壹元宝与顺天元宝却时有所见,这一对短命钱也是那一段历史的见证,它仿佛向人们诉说着那段悲怆的往事。
据《梦溪笔谈》记,熙宁中曾掘地得大钱三十余千文,皆顺天得壹。说明当时的铸量相当可观。安史之乱使唐代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平乱之后,老百姓对“得壹”、“顺天”这种不足值的大钱深恶痛绝,将其尽行销熔,铸成铜佛。顺天钱铸造仅一年有余,而得壹钱时间更短。所存世的这两种钱都很少见,尤其是先铸的“得壹元宝”,钱文古拙,钱体厚重,形制大方,传世则更少,因而素为泉界珍视。
安史之乱后,史思明一心想当“始皇帝”。细思之,当年史思明以“得一”名钱并非草率从事,或出于老子《道德经》,或袭司马炎之典故,希望自己的成为改朝换代的开国之君。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王侯得一为天下贞。”史思明想“得一”,盼望着父传子,子而孙,子子孙孙,相传万代。然而,他对“一”字也心有疑虑,担心只能一世而终。于是,故在铸钱时把“一”故意写成“壹”。
唐代“姊妹钱”:“得壹元宝”与“顺天元宝”
史思明销洛阳铜佛铸得壹元宝,此钱与开元钱并用,一当开元钱一百,与唐朝的开元币并行。他占领了洛阳后踌躇满志,以为天下非他莫属,但他还是不敢草率行事,借着改元,把“得壹”钱废掉,改铸顺天钱了,以附顺于天意之意。但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顺天”不顺,“安史之乱”不久即被平息了,“得壹”、“顺天”这对伪政权的钱已就悄然地退出了舞台,成了历史的陈迹。
得壹钱与顺天钱均属当百的大钱,而重量不及十枚小钱,可见通货膨胀之严重。得壹钱铜色较红,制作精整,钱文为隶书,钱背多见月纹,而顺天钱形制同得壹钱,但钱体略重。得壹钱的文字生拙,然字口峻深,存世较少,背上的月痕有粗细二种,面文细者,尤为少见。顺天元宝背有月纹及星月纹,光背者反而少见。
读《鲁迅全集》得知,鲁迅先生生前非常喜爱古钱。他在北京期间,经常去琉璃厂寻觅古钱珍品,1913年10月,他曾花了两块大洋买了一枚得壹元宝。次年3月,他买得“梁邑”、“戈邑”等四枚布币,再加一枚“永通万国”,也才花了两块大洋。相比之下,可见得壹钱之珍贵。
“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开我国古代“元宝”钱之先河。顺天元宝是由得壹元宝改制的,这两种钱可以说是一种占领货币。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史思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铸造铜、铁、银三种不同材质的“得壹元宝’货币,而且工艺精良。这足以证明他在当时确实具有相当的实力,以至敢于另立“中央”,与大唐王朝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