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兼刻竹雕夜游赤壁诗文笔筒 沈兼刻竹雕夜游赤壁诗文笔筒已关闭评论A+所属分类:竹雕 清早期 沈兼刻竹雕夜游赤壁诗文笔筒参考价RMB 400,000-600,000成交价RMB 1,380,000年代清早期尺寸高 H 14.4同一藏家郭若愚先生旧藏正“两之”款、背铭文“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本品扁竹为材,以浅刻法于正面刻绘夜游赤壁图,画面右下一叶扁舟,舟中坐三人,正是“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居中者头顶深挖一矩形便将其所戴乌角巾刻画得淋漓尽致,亦可明确身份,实为妙举。船尾一艄公撑船,形态颇似清早期瓷器上绘渔人之形象。除舟下淡划水波以外,湖面再无波纹,是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水间芦苇丛生,随风飘荡,怪石嶙峋间云雾氤氲,山石壁隙刻有“两之”隶书款。背面节录《前赤壁赋》,字迹飘逸,刀法老辣,与正面浅刻纹饰遥相呼应,颇见功力。 沈兼刻竹承袭三松一脉,传世作品多为雕镂一类,此类浅刻作品实属罕见。郭若愚先生在谈及清早期竹刻时,亦是提及本品,并称“朴雅可爱,耐人寻味”。清早期竹刻并非匠人所为,刻竹者多有极高的诗画修养,可称为“隐逸型”竹人,故其作品多构思巧妙,刻法亦随心多变。本品便是一例,实为罕见的沈兼浅刻作品。 本品著录于《清代早中期的竹刻》(此文原载于香港《大公报·艺林》,1963年-1965年;后收录于《文博专家郭若愚》,郭伟亭编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16年,第155页),现将著录文字摘录如下: “沈兼(1617-1675)又名参,字两之,号无诤道人,居疁城东。他叔父沈禹川,工朱氏雕镂法;他父亲汉川,亦从朱三松学竹刻。因此两之得以尽心摹拟,获其真传。他弟弟名尔望,亦解奏刀,时称伯仲。 两之竹刻传世极稀,我见其浅刻苏髯赤壁图笔斗一件,扁舟一叶,泛烟水间;云间明月赤壁竣崖不可攀,石间苇荻丛生,清风披拂,若有声响。石壁之隙有“两之”二字隶书款。此器朴雅可爱,颇耐人寻味。由此可见“练水派”亦有浅刻一法,不见实物,不可知也。”著录:《文博专家郭若愚》,郭伟亭编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16年,第155页 著录:《文博专家郭若愚》,郭伟亭编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16年,第155页